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南宋》第四集《宋画江山》随想(下)

(2016-04-27 20:47:30)
标签:

杭州

纪录片

分类: 丹青难写是精神:艺术篇


  纪录片《南宋》第四集《宋画江山》随想(下)

      作者:七忘斋主人


典型的文人的山水画,尤其是马远的作品,都留有大量的空白。马远也因此享有了“马一角”的绰号。

这些空白,有时是天空,有时是水面。

无论是哪一幅作品,画中的主人公,往往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兴会。


http://s13/mw690/001mBSCpty71shoS4DGdc&690

    李嵩《赤壁图》

(上次贴的《赤壁图》似乎是仿画或修改的,这次才是正品)


但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忧虑、伤感、消沉……在这些画中,并非不能窥见。

我们完整理解地理解一幅作品,必须要看透作者的内心。



http://ww3/large/4a85273djw1f3aoajo1pnj20jp0nmwll.jpg

    马远《孔子像》


士人逐渐退化为文人,甚至文人退化为“画人”,思想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相当多的文人,还在内心深处残存报国的理想,复兴的壮志。但是,他们也知道,这只是一种梦想。

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万世不休——文人们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http://ww3/large/4a85273dgw1f381qewgimj20uk0jf48q.jpg


生活在上升时代(比如每一个朝代之初)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在没落时代的人,不得不面对令人痛苦的现实。

然而人还是需要放松,而且,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所以,他们的笔下,有了寄托另一种理想人生的画面——

孔子说:“道不行,乘浮浮于海。”

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ugye8lj20rs1j4b29.jpg

    法常(牧溪)《老松八哥图》


今天,我们面对南宋的这些美妙的画作,也可能会沉浸在其中,因为这些画具有一种魔力。

这些画可以令人暂时忘却忧愁,抛开名利,获得一种“悠然见南山”的释怀。

然而,这些画,好比药品,既有疗效,也有毒性。当你服用过多,不免中毒。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w8sr5kj20uk1frdyc.jpg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


有品位的人,并不是只欣赏一种风格,一种题材。

有成就的人,不会把人生都沉浸在艺术里面。

有胸怀的人,他的内心容得下痛苦、乱离,不会逃避。

有抱负的人,不会消极等待盛世的到来。

即使是画家,只有一技之长,只擅长一种画作,但只要心中有更多的东西,便会留下不朽的作品


http://ww1/large/4a85273djw1f3aox071msj20p014ok8b.jpg

    法常(牧溪)《猿猴图》


http://ww2/large/4a85273djw1f3aoxk83ygj20p01iz7q0.jpg

    法常(牧溪)《五祖荷锄图》


画家们在山水之外,还画人物和鸟兽、花木。

深受日本文化界推崇的法常和尚(号牧溪),他的作品在当时还不太为人重视。后世,他的作品大都流传于日本。

虽然是画动物、人物,但法常的画,与山水画一样,追求写意,具有一种悠远、宁静、超脱尘世的氛围。这比那些只擅长工笔的画家,在境界上高妙了许多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yhzguvj20p0189ao9.jpg

    梁楷《泼墨仙人图》


另一位深受日本人推崇的画家,叫做梁楷。

他的画作,在人物画的写意程度上,达到了一个巅峰。

我个人的感觉,梁楷的水准,显然又在法常之上。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呼之欲出,极富神韵,更关键的是,完全摆脱了“形似”的窠臼。


http://ww2/large/4a85273djw1f3aoz2wrnaj20go19g1aa.jpg

    梁楷《李白行吟图》


http://ww2/large/4a85273djw1f3ap1jvxvnj20lu15sqfh.jpg

    梁楷《六祖截竹图》(局部)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2c0djhj20jg1btwz0.jpg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卷》局部之一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2no1dsj20jg1cvqkv.jpg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卷》局部之二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2yytbhj20p00w91kx.jpg

    梁楷《布袋和尚图》


不得不说,当今中国的文化界、美术界,比之日本,要粗俗、浮躁、简陋得多。

节目中谈到了,日本的“二玄社”,一直在进行古画的高仿复制工作,其技术令人惊叹。


http://ww3/large/4a85273dgw1f3836lr4zfj20uk0i8wjd.jpg


当今的中国人,为了欣赏到名作,不得不向日本、美国、英国……购买复制品,但这不能全部归结为历史原因——

试问,我们自己的故宫中的名画,有多少得到了高仿复制的推广?我们的技术与日本有多大差距?我们对文物、艺术的重视,与日本有多大差距?


http://ww3/large/4a85273djw1f3aotgmy9lj20p018nx03.jpg

    李唐《采薇图》


李唐、刘松年、马远……这些著名的画家,不仅擅长山水,他们的人物画,也有很多精品。

只不过,他们的人物画(或故事画),还是相当细腻的,不像梁楷、法常那样飘逸、潇洒。

梁楷并非出家人,也在宫廷里待过,但他好酒贪杯,疯疯癫癫。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3eemovj20p01hn1fr.jpg

     刘松年《罗汉图》


李唐的《采薇图》,依旧透出文人的节操;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表现出复兴的向往;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则直接赋予南宋君主神圣的光环……

但梁疯子(梁楷),大约看透了这个腐朽、懦弱的朝廷,彻底走上了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

这已经不是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式的决绝,而是一种“心远地自偏”式的自由之心。



http://ww2/large/4a85273djw1f3aobxmmwwj20p01rihcy.jpg

    萧照《中兴瑞应图》局部


http://ww3/large/4a85273djw1f3aq6m2zn4j20og0gvwmh.jpg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局部


此外,与南宋的“梅子留酸软齿牙”式的田园诗相对应,画坛中,也出现了不少表现民俗风情、乡间野趣、生活起居的作品。

这些作品,放在任何时代,都令人愉悦。


http://ww2/large/4a85273djw1f3aq015v2xj20rs0lc7ki.jpg

    李唐《村医图》局部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dc802xj20p00oi7ki.jpg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这些生活的瞬间,最基本的人生场景,是文人们往往忽视的。

“文以载道”的错误理念,不仅影响文坛,往往也影响画坛。

艺术,自然会表达某种思想,但它的第一价值,还是生成美感,而非传达某种道理。即使一定要说道理,那也应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至理,而非儒家的忠孝仁义。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dwifp1j20m812ok8i.jpg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w4x6sej20m81fowwe.jpg

    李嵩《货郎图》局部


http://ww3/large/4a85273djw1f3apxgdd6wj20rs0qqx3h.jpg

    李迪《风雨归牧图》局部


而至于纯粹表现花鸟、果蔬的画作,虽然不能说精品很多,但也自然有一方天地。


http://ww3/large/4a85273djw1f3apyau0b0j20jg0y7akb.jpg

    李迪《雪树寒禽图》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orzizt8j20rs0pyton.jpg

    鲁宗贵《橘子葡萄石榴图》


几乎所有的南宋绘画精品,我们都不难解读,除了下面这幅——


http://ww4/large/4a85273djw1f3apz9vwu1j20uk0qnqqh.jpg

    李嵩《骷髅幻戏图》


这幅画里,一个大骷髅,手中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我们观众的视角。

而画中右侧的孩子和妇人,他们的视角,似乎完全不能看到眼前的真相——就如《西游记》中的唐僧,看不透白骨精的变化。

换言之,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是看不透生死,看不透人生真意,活着如同行尸走肉的;并且,人们还往往迷恋那些,将引导我们走向死亡的东西;并且,当我们以为自己操纵者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不过是一颗棋子……作为“三朝老画师”的李嵩,真地是看透了人生。

据说李嵩还画了一幅《四迷图》,直接表现了酗酒、赌博、嫖妓等现象,对人的毒害。

而相对来说,这幅《骷髅幻戏图》,则更加隐晦,更加深刻,更富有主题上的张力。

也许,不仅是吃喝嫖赌,对功利、名声的追求,也同样对人有着毒性;自然,对艺术的过分追求,同样有着毒性……

我希望读者们能提高艺术修养,了解和感受南宋绘画的美,但是,千万不要中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