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国名是唐玄奘翻译的

(2011-03-16 09:49:48)
标签:

异域考辩

文化

分类: 寻根探源

    印度共和国,其国名的汉译,古来各异。我国最早知道有印度的人是汉朝的张骞。他经过西域后回国向汉武帝报告,他在大厦(现在阿富汗一带)时,看见有四川出的竹杖和布,问是从哪里来的?当地人说是商人从“身毒”国贩来的。这“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

    “身毒”显然是译音,西汉时是这么叫的。到了东汉时,又把它译为“天竺”。此名虽雅,但音略有差异。

    最后把“身毒”定译为“印度”的,是不辞劳苦到西天取经的唐朝高僧玄奘。他在《大唐西域记》里记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玄奘不但译得准,而且译得也雅。他说“印度”二字在汉语中含有轮回不息、如月照临的意思。印度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常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婆罗多”。这个词的原义是“月亮”,是北印度一个民族的名称。这个民族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的主角。老国王婆罗多的后裔们经过血战,称霸了北印度,“婆罗多”便成了印度人心目中最贤明的君主和国家的象征。玄奘在斟酌译名时颇费苦心地把“印度”两字与月亮联系上,大约也想到了如何体现“婆罗多”的含义吧。

“印度”国名是唐玄奘翻译的玄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