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言蜚语,止于智者

(2007-05-08 18:20:05)
标签:

流言蜚语

止于智者

分类: 烟火♂絮语♀

流言蜚语,止于智者

文/某某某(浮世孤星)


    有人说,圣人的书中,结论多于判断和推理。“流言止于智者”就是一个结论。
    结论的得出,离不开判断和推理。要进行判断、推理,必须要在概念上取得共识。比如“流言”,辞书上说是“没有根据的话”,亦作:“流言飞语”、“流言飞文”各家辞书均认可,可以认为两词为同时存在的异形词。要我理解,就是来回“流动”的话。这话原也是有根据的,只是“流”得时间久了,空间广了,原来的话就变了味道。
    谓予不信,电视台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排了一长溜的观众,主持人把一句话告诉给第一个人,然后依次往后传递,到最后一个人说出来时,已经传得面目全非了。
    恶意的制造也是有的。譬之三国周瑜,就制造过这样的流言,借了蒋干的口,坏了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性命。待到曹操省悟“吾中计矣”时,二人首级已在帐下。
    任何“言”一旦流起来,肯定要变味。记不得是哪本书上有这样的故事,某人掘井,因采取了科学的方法,每日可以省一个劳力。于是感而慨之:“吾得一人矣。”此话逾墙而出,被邻人听到,传来传去,成了某人掘井挖出一个人来。
    俗话曾说:“话有腿哩,隔耳炮打死人。”此话不假。即使是善意的闲谈,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也会成为流言,甚至是伤人的炮弹。鲁迅先生曾有感于阮玲玉的死,而写下了《论人言可畏》。人言其实并不可畏,可畏的倒是“流言”。“流言”还算不算“人言”呢?这我可不知道。我只知道,流言在小人、愚人的口里流来流去,最后只剩下一股的酸臭味。
    对智者,流言是流不起来的。因为他们不听、不信、不传,于是“流言”就像遇到防洪的大堤,使那远不充沛的河流“慢慢”地浸到地下去。令人遗憾的是,世上聪明的人并不多,即使是聪明的人吧,也有糊涂的时候,“不传白不传,传了也白传,白传谁不传”。于是,聪明人便沦落为小人。
    这是一个蜚语满天飞的世界,网络就充当了工具,如果我们稍微不慎,也会成为工具的一部分。
    都说娱乐圈里多是非,今天还是亲密爱人,明天就可能在报纸杂志上大打嘴仗;某些明星在推出新专辑或者某部参演的电影公映时,总会适时地在感情问题上闹出点是非。对于这些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所谓的娱乐新闻也只是被大众用来消遣消遣,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爱听流言蜚语,实在是人的劣根性所至,不论身份地位不管在什么阶层。生活中如此,虚拟的网络也逃不了蜚短流长的闲话。人的社会免不了有是非,有是非就有流言蜚语存在的土壤。
    跳开娱乐圈流言蜚语是为了宣传操作的需要,大多的流言蜚语也可能是误听误传所至。记得原来在《超级星期天》中有一个游戏节目,十多个人站一排,每个人当中隔了一堵墙。第一个人说一句话,然后一个个复述,传到最后,往往和原话已经大相径庭了。在游戏中大家可以笑作一团,深想一下,这游戏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人说的话,听的人未必能完全领会他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添有油加醋后,再传给下一个听的人。无伤大雅的话也就罢了,生活中往往有些传话,却容易惹事生非,给被中伤的人造成伤害。记得被流言杀了的阮林玉,留下的遗言就是:人言可畏。
    有道是,流言止于智者。对于传播于网上的种种议论,盲目轻信有害无益。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凡是不负责任、没有事实根据的流言、谎言和谣言,不仅不是正常的舆论监督,而且会涣散人心,松懈斗志,离间关系,制造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妨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此,善良的人们不可掉以轻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去传布蜚语,流言也会找上门来。特别是为一己私利故意制造诋毁你的流言。你不能奢望这种事情在生活中绝迹,你能做的就是不偏听不偏信,不做流言的传布者。谣言止与智者,和谐社会少一点蜚短流长,多一点善言善语,对己对人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们不会期望每个人都成为智者,我们只期望自己不要沦落为小人或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