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由于4月中旬开始的此轮调控已成空调之势,在各地房价有再起一波的压力面前,各有关部委迅速推出新的调控措施,包括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加快房产税改革试点等等。
由于2004年以来多轮房地产调控的失败,现在人们普遍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有效性失去了信心。这次有关部委再次推出新措施,官方的文辞中,用到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等语句,但实际上这种修辞充分了讽刺意味:根本无成果,何以巩固?
此前多轮房地产调控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清晰到了皇帝新衣的程度,但要扭转这种局面却并不容易,因为调控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斗争,在巨大的利益斗争中节节败退的普通老百性,弱者心态渐渐强化,由失望逐步变成绝望。
作为这项政策的推出者的国家各部委,在制定政策时的闭门造车现象,加大了民众对决策者的不信任,连带地,对政策本身也彻底失去了信任。现如今,不管是炒房者,还是有真实购买意向的所谓“刚需”人群,对待走马灯式的政策,普遍地以股市中的短线思维来应对,形成了一种举世罕见的、非常滑稽的全民短线政策博弈现象。
以房产税为例,这项牵涉面广,影响极其重大的税制变革,几乎一直是在闭门造车之中。虽然有媒体旷日持久的争论,各路专家学者、各种集团利益的公开诉说,但这却只不过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对话,电闪雷鸣,不时发生轰隆隆巨响。作为政策和法律的真正制定者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却一直躲在云层之后,未释放出明确的信息。
房产税的性质、目的、大致原则,这些重要的决策进程本应透明,交与民众广泛辩论,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唯有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方式才能形成成熟政策和严肃有效的立法。但现实的情况是,房产税问题看不到丝毫公共决策的痕迹,全然成了庙堂的秘密。民众的争吵,全然成了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和恩怨游戏。
既然大家一致承认房产税至关重要,那么房产税到底是什么性质?定位如何?要达到什么样一个目的?是新税的开征还是旧税的调整?有无大致的测算?有几种备选方案?会否加重民众的负担?通过何种设计能达到抑制投机的目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为何不能公开交与民众进行讨论?决策者为何不能通过正规渠道予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与民众形成互动?难道真的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中国还处于愚民时代,只有肉食者才有决策的资格?
在现代政治文明成为普天之下的共识时,公共政策何以变成了部门决策?倘若部门决策者是无所不知的先知,抑或像部分人所宣称的那样是精英群体,普通民众将决策权委托给他们倒是不错,既降低交易成本,又省心省事,一片和谐,但屡屡失败的政策,似乎并未证明他们是先知,也未证明他们是精英。由一群和普通人无异的决策者所进行的闭门造车活动,最终会造出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车来?看来也只能继续等待观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