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信贷危机

标签:
财经 |
分类: 理论之剑勤磨砺 |
信贷危机——有时以金融危机的结果有时则以其原因的面目出现——通常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旦信贷危机发生,信贷的供给或需求,或者供需方同时出现问题,导致信贷市场失去正常功能,信贷大幅萎缩或枯竭,使得全社会的投资和消费受到严重影响。
传统的分析,更多地侧重于信贷的供给方,而最近人们已经较多地考虑到信贷需求方的问题。对信贷市场危机不同角度的分析,直接导致的不同的政策建议。
一、供给引起的信货危机
作者制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上图所示,这种由信贷供给引起的危机通常与银行系统崩溃有关。一般而言,经过一轮经济扩张之后,企业和居民的负债比率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时,资产价格或出厂商品价格泡沫出现突发性的破裂,使得银行的坏账率骤然升高,严重的时候可以摧毁整个银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信贷资源可以提供,企业或居民即使愿意支付高的利率,仍然得不到信贷。
如果银行只是盈利受到影响而生存尚且没有问题,那么银行也可能会考虑到企业的还款风险不愿意放贷。特别是对于那些信息不够透明的中小企业,即使它们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但银行出也常常出于回避道德风险的考虑不愿意贷款,从而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到,危机暴发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弯曲,即使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从R1上升到R2),均衡的信贷水平(C2)仍然低于危机暴发前(C1)。
相应政策:央行应该立即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如果银行出现破产或严重资产本不足时,应立即进行资本注入,以恢复其信贷能力。如果银行经营状况基本健康,但出于谨慎性心理而惜贷,那么进行政府或行业协会担保,或者改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状况就很必要。
信贷危机也可以由需求不足引起,这是一种比较新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在凯恩斯和费雪那里已经有了萌芽,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强调。
企业和居民往往在经济繁荣时负债过度,金融危机的暴发又分别使其盈利和收入前景变坏,这时它们首先想到的是还债,也就是加大储蓄,减少消费和投资。此时,即使银行愿意发放贷款,甚至贷款的利率还非常优惠,企业和居民仍然没有借贷的愿意,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借钱。
作者制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应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大。央行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要求,银行手上有钱,但就是找不到客户,货币政策放得再松作用也不大。这说明企业和居民都在巩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表没有转好之前,它们的信贷需求难得上升。这时政策应该侧重两方面:一是用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填补总需求,二是降息、减税以加快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改善的速度。
三、混合型的信贷危机
将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分为供给方引起和需求方引起,只是为了研究的便利。其实现实世界中的危机,往往是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并且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负反馈的链条。
因此,处理现实中的信贷危机,往往需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上,而货币政策也不能仅仅将利率下调就完事,还应该辅以一些行政引导的措施。在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向市场传递明确的信号,以引导市场预期,打破负反馈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