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早出台一揽子财政刺激方案
(2008-11-04 02:58:05)
标签:
财经 |
分类: 走笔经济观天下 |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打击,全球各国最近一段时间纷纷推行扩张财政政策。继年初千亿美元减税之后,美国正在讨论第二轮财政刺激方案,此方案已获联储主席伯南克支持,如果民主党候选人当选,预料将很快推出。日本虽然政府债务沉重,但为了对抗经济衰退,也于日前推出了一项总额达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刺激方案,韩国政府日前也提高了财政预算支出的额度,以应对经济减速。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正在制定或讨论相关的刺激计划。
从历史上看,民间投资和消费意愿在衰退期间低落不可避免,而货币政策又犹如绳子无法推动车子前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抗衰退的标准凯恩斯主义做法。 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随后政府对房地产交易、进出口等方面的税收作出了一些调整,并且批准了一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此外,央行还在两个月内三次下调了利率,但近期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超出了预期,上述渐进性的政策已显得力度有限,出台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已十分迫切。
首先,国内投资需求可能比预料更差。投资行不行,就看房地产,但最近各方面传递出的信息让人无法乐观。
目前,房地产市场情况可概括为价格缓降、成交量硬着陆,这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初始阶段的基本特征。由于最近几年房价涨幅过大,普遍在100%-200%之间,甚至更高,房价持续飙升,已远远脱离了老百姓的购买力,泡沫严重。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但与老百姓的购买力之间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唯有继续选择下跌。有泡沫,必破裂,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具有非常强的价格粘性,本来我们可以通过有形之手刺破泡沫,促使供需双方尽早达到均衡,并在此基础上重启新一轮繁荣。如果仅凭其自身力量进行调节,甚至像一些地方政府那样,不顾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强行托市,其结果将是房价下降减慢,成交低迷时间延长,房地产投资复苏推迟。从 “救市”政策出台后的市场演变判断,住房成交量和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的格局难以避免,时间很可能是两年,甚至更长。
因此,把宏观经济走出低迷的预期建立在房地产投资能够较快启动的假设上,是十分危险的,不能清醒意识到这种危险,很可能使我们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其次,国际需求比预料更加严峻。国际金融动荡超出了事先的预期,美欧日三大经济体近期全部陷入衰退,与一个月前相比,外部形势又出现了两个新的不利因素:一是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升值加速,一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超预期。这两大新增不利因素,给出口形势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国内出口到欧元区的产品价格最近就因汇率因素上涨了10-20%,并且负面影响才刚刚显露出来,年内两个月和明年初,这种压力还将会继续释放。而新兴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抵消美欧市场下滑的新“蓝海”,而现在为数众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了货币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恶化,对其出口几乎可以肯定会比预期差。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政府需求不及时果断地介入,宏观经济在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出现严重的失速难以避免。目前已公布的一些财政刺激措施从力度上看,不足以应付未来负面因素的冲击,目前应该改变渐进观望式的决策方式,加快制定包括增值税转型、个税减免、低保补贴,大型基建等在内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其年度总额应达到GDP的2-3个百分点(6000-9000亿元),否则难以起到有效抵御经济大幅下滑的效果。
历史证明,在宏观经济处于大波动的情况下,政策的及时性十分关键。由于年度财政预算案涉及到人大的立法程序,如果等到明年春天全国人大召开再进行审议,还有4个月时间,因此,刺激计划有必要以特别预算案的形式,在年内交由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通过,以增强财政政策的灵活性。此外,在政府行政权限内即可运作的内容也应该尽早推出,将决策时滞缩到最短,以免延误最佳应对时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