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选3” 与应试教育

(2008-10-16 02:23:45)
标签:

杂谈

9选3

驾照考试

分类: 点滴趣事记生活

昨天去考“9选3”,起了个罕见的大早,跑到练车场去作考前热身。没想到教练约了七个学员,每人轮流跑两圈,结果一整个上午,我才跑了四圈,下午1点就奔赴西丽考场。其实我是想多练两圈的,特别是铁饼和单边桥。虽然我是在七个学员中最早知道这两个项目不会考的,但觉得这两个项目对提高真实驾驶技能的作用更大,所以愿意多多练习,无奈,剩下的一点时间要留给教练认为不太熟练的几个女孩子。

下午2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就到了考场。由于入场时间未到,大家只好在外面太阳底下等候,这时遇到了一个也在等着进场的老乡兼校友的女孩子。每个人都对真实的考试情况很好奇,生怕传闻中的种种意外出现在自己身上,所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从一个缺口往考场里面看,眼看着不少人刚刚到达上坡停车点,车就滑了下来,半分钟时间就“挂”了。大家的心情愈发地紧张。

进入候考室后,又是一场无聊而疲惫的等待。大约到了3点半钟,终于叫到了那老乡的号码:422号一车道2号车。老乡急匆匆地进到一车道,兴奋劲还没过,广播里紧接着就传来声音:437号请到一车道3号车准备考试。437,正是我的号,此时心跳开始有点加速,一种对挑战的渴望战胜了疲惫。赶紧出门,要命的是,我的3号车还影子都没有,那老乡虽然已经坐到2号车上,但车车却迟迟不往前走,反而好几次往后退,心里就知事情不妙:肯定将一档挂到了倒档。但我又不敢大声提醒,怕判我违规啊。两个保安仔就在旁边呢,只能心里在祝福这位老乡能赶紧把档位打对,踏步前行。但是,经过一番折腾后,车子还是没有一丝向前走的迹象,反而向后退得更猛了,后保险杠直接撞到了防护栏,紧张得变形了,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此时旁边两个保安仔早已失去了耐心,其中一个急忙拿起对讲机,对着喊:直接判“挂”了。一会儿,来了一个拿相机的工作人员,对着停在那儿的车拍了一张照片,就把那老乡赶下了车,老乡一脸的茫然和无奈。我那可怜的老乡,车子没有向前移一步,就考试失败了,还被判作事故,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麻烦呢!

此时,离我的叫号已过去了几分钟,因为三分钟不上车就算弃考的规定,我真有点担心我是不是耽误时间太长了。现在心里唯一就是希望赶紧把2号车移走,由于1号车道起步距离只有2米左右,这么短的距离不容易把车调正,所以很多人都担心抽到1号道。此时的我,已别无选择,把心一横:1号就1号吧!但这时,意外发生了,刚才那个出事故2号车,本来是放在最佳的位置上的,现在保安仔却没有将其移走的意思,相反,保安仔却将刚刚考完返回的3号车放到2号车左边,两车之间隔了2米以上,加上车身,即将载我参加考试的车,离最佳距离至少已经偏离了3.5米了。我的个天!这还能考吗?既来及,则考之,我心里默默暗示自己。上车之后,系紧安全带,试着挂了一下一档和倒档,以区别它的不同手感。车管所那些要命的老爷车,多少人就是死在它那个档位上!起步后,集中全部精力看着前面的路,以一个最大并且是唯一一个可以准确上坡的斜角,缓缓拐上了坡道,车身刚摆直,没几秒钟,就到了定点停车位,我立马刹车,然后再完成斜坡起步的动作。下了坡后,电脑提示进入直角转弯考试。我此时心里已经明白:最麻烦的一关已过,胜利在望。

经过三个项目测试,我顺利地以100分通过了“9选3”的考试,离最终拿到驾照又近了一步。这次七个人应考,四人过关三人倒下。对照平时的训练,仔细分析这次考试,真的发现应试教育害死人。

比如说,我平时练9选3的时候,教练教我一连串的动作和点位,但从不讲原理。而我或许是出于思维习惯,对没有搞懂原理的东西,动作总是硬记不住,为此没少挨过骂。我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训练的,有时故意把车开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中,再思考怎样才能找到最好的路径。但这也被教练认为是不听话,不“好好练”。特别是上坡停车这个点,教练就让我压黄线,也不告知原理,问得细一点,还会遭到呵斥,当时我就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压黄线,如果编离了黄线,我该怎样才能在行驶中将其调整好。最后两次练车时,教练没有跟车,我就特地左偏一下,右偏一下,再看如何才能打正。没想到,我的这些不听话之举,恰好在这次考试时救了我一命。如果不是平时故意自己这样训练自己,在这种意外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车在那么短的距离内调正的。 

这次考试还有两个平时练得很好的学员也铩羽而归,也都是死在定点停车这个关节上。我想,这种高比例的失败率,一定与平时教练的训练方法有关。教练的训练一切以考试过关为准,只是机械地将动作分解,然而强制让你按其完成,对于像我这样“不听话”的学员,可能被吼的机会也比别人多。但是,所有的考试都只是手段,练习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技能。有人说,中国足球是用脚在踢,而南美的足球是用大脑在踢。我不懂足球,不过,从这种练车中,我相信这话肯定有道理。不少教练只不过是训练人在用手和脚开车,而不是用心和脑开车,这样的应试教育,一遇到与练习场上不同的情况下,八成是完蛋! 

呜呼,应试教育看来真是国人的顽疾,连最平常不过的驾照考试也难逃其魔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