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胀面前无鸽派央行

(2007-03-30 11:58:41)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走笔经济观天下

  黄格斯

  一年前,伯南克登上位高权重的美联储主席宝座时,外界对这位学院派官员能否顺利延续格林斯潘的辉煌心存担忧。不少评论认为,与坚决打击通胀的保罗·沃尔克和格林斯潘不同,伯南克在通胀方面是一位“鸽派”,其背后的理据是,作为一位学者,伯南克曾就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形势开出过“零利率”和猛发货币等药方。

  对照伯南克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当初的论者一定会大跌眼镜。与大多数人的评论恰恰相反,伯南克丝毫不输沃尔克和格林斯潘,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通胀“鹰派”。刚从格林斯潘手中接棒之后,伯南克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测地那样结束格林斯潘加息周期,而是继续加息了三次,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上任时的4.5%提到到5.25%。去年7月份,美联储结束加息后,继续提示通胀的风险,并暗示如果通胀重燃,会再度祭起加息大棒。此后的几个月,他打击通胀的口气从未松动过,仅从这几个月来的情况看,他分明比大多数鹰派还要“鹰”,哪里闻得出一点点“鸽”味?

  当然,伯南克的强硬态度是基于他对经济形势的评估。众所周知,这段时间伯南克对美国经济总体上是唱多,而华尔街和格林斯潘则明显悲观得多,双方在利率问题上大玩“PK”战,实则植根于对经济前景的分歧。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一个事实———伯南克绝不是什么通胀“鸽派”。从当初给日本开出“猛药”,到如今对美国通胀问题不松口,伯南克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个僵化的学院派经济学家,相反,他执掌政策应时而变,该松则松,该紧则紧。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评论家仅从他在特殊环境下提出的政策建议就演绎出伯南克为通胀“鸽派”的结论,是不是有点机械主义思维呢?

  货币主义促进了人们对自然增长率认识,上世纪70年代末各国央行治理通胀的实践巩固了这种认识,两者加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宣告了通胀“鸽派”的消亡。当下,各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危险,不再是对通胀飘忽不定的立场和态度,而是来自如何应对通胀稳定情况下多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胀共识”相比,各国货币当局在资产泡沫问题上是该“鹰”还是该“鸽”,除了一些“关注”之类的言辞,有时连立场也找不到。结合近期国内在通胀、泡沫、货币政策和市场预期等问题错综复杂的纠缠,值得思考的确实很多。

 

2007年03月30日 证券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