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惊叹、膜拜与景仰——如此碧绿的大地 [实拍]惊叹、膜拜与景仰——如此碧绿的大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惊叹、膜拜与景仰——如此碧绿的大地
拍摄/秋水长天
![[实拍]惊叹、膜拜与景仰——如此碧绿的大地 [实拍]惊叹、膜拜与景仰——如此碧绿的大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面对大地,我永远怀着一颗膜拜的心。
自然之于人,和生命之于人一样,想用语言去完整说明其中的奥妙和伟大,只是笑话。
总想在别人不想去的地方,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幅图画,这就是促使我不断地在天地间行走的唯一动力。因为那一定是梦境,但却又真实地存在于现实之中。
每去一个人头攒动的旅行之地,人们最容易去到的是人多的地方,方便的地方。一起玩,一起拍,然后又一起离去。
好像我不是这样,众人拥聚虽也为自己的喜欢。但对于行者而言,那绝不是最终的目的。聚拢于一处,将之玩烂拍烂,又还能有何意义?人玩亦玩,人拍亦拍,又还有什么意义?一个地方能被众人所喜爱,就一定有其“被”的理由,我就喜欢独自去寻找那个“理由”,所以每到一处,就尽量走得远些,走得细些,然后找到那点自我认为的发现。
“大地”这个词,走了那么多时间,走了那么多地点,只能以“叹服”一词概之。我走不完大地,所以我会尽量地去感受大地。天地可以无尽其美,人的双脚和双眼,在其面前苍白得太过可怜!
那天同游者们,在人迹群至的地方拍了些东西之后,就回去了。他们说:“油菜花还未盛放,再也不想多走几步,多按一次快门。”有的又说:“哪里的景色都差不多。留些遗憾给下次吧,旅行本来就是遗憾的行走……”我赞同他们的一些观点,但也不完全肯定。既然有这样一个出行的机会,为何又要回旅馆里呼呼睡去呢?
我没有和他们一起回去,而是要了一辆牛车,慢慢地沿山那边的更远处走去。
我问赶牛车的那位师傅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他说:“到处的景都差不多,但翻过那边山坳后,更平坦更开阔,一般游人都不去,他们都怕远。”我叫他带我去那个开阔的地方,但他要加10元钱。我同意。
确实如他所言——开阔得让我惊吓,没有一个游人。我完全被那如绿毯般铺向地平线尽头的景象倾倒了。
我下车来,付了20元钱,叫他赶牛车回去,不用等我了。我知道我要沉醉入这广袤的碧绿的大地中去了。他说:“要是等一下你回去的路上遇到我的话,我就带你回去,另外,要注意安全。”我反问他:“会有什么不安全的问题?”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特别的旅客,要爬山的,那些山上的石头、刺丛等会伤人,要小心……”我跟他会心的笑了笑,背上行囊,惬意地朝那碧绿之中走去……
慢慢地,一个人不知走了多久,身边只有蜂群忙碌的声响,还有时不时从云中洒下的阳光,以及阳光拂过那满眼的碧绿时留下的片片亮色,我知道我是走不完的。干脆找一个山头,爬上去看看这无垠的碧绿吧。
选定最近的一座最高的山,爬了上去。当爬到山顶,回望这片广阔的碧绿时,自己顿时呆呆地站在那里,无语了。大地竟可以如此之壮美!
举起相机,不停地拍,好像永远也拍不够一样。山顶风很大,吹干了爬上山时的满身臭汗。一个人站在那里,眺望这片大地的绿色,那时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静静地享受,就够了。我暗自庆幸于这次行走和爬山,更感谢脚下的这座山,因为它的托举,才让我得到了一份别人不易得到的收获;也正是它的存在,才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了王安石“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论断的精髓。
在那高山之顶,我拍了好些图片,又在那里或站或坐地呆了很久很久。也许,对于一个行者,本来就不该轻易抛弃和离开大地所赠赐给我们的美丽。
我常这样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