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清明•漂泊况味 [原创散文]清明•漂泊况味](//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明·漂泊况味
文/秋水长天
终身的异乡体验,也就是永不回头的流浪者体验。——余秋雨
不知是出于清明这个特别时节即将到来的原因,还是因为点别的什么,突然之间有一种淡淡的思念浮在心头,那种情感一定是关于故土的,也是关于亲人的。就像这几天的天气一样,一会是丝丝自远而近的细雨,一会又云雾缠绕在四围的山尖,一会又是暖暖的春阳拂过山野……
前几天母亲打来了电话,问我们清明节是否放假,有否时间回去上坟。当我跟母亲说单位没有放假,还有课,回不去时,母亲虽说“那随你吧”,但我隐约感觉到她话里的那一点失望。是的,我很多很多年没回去上坟了,本是该回去看看的,但是处于远在外地且工作又有些繁忙的我,却不能满足母亲那点朴素的希望。有时想来,我那些不回去的理由,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也许,对于像我这种习惯于在外地漂泊的人而言,回去永远是艰难的选择的吧,心里越是想回去,最终却是绝不回去。这一点,可能是所有漂泊者最大的共通了。
有时候,我也会于寂静中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原因,后来,总觉得有个人说的那段话很有道理。“异乡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恐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所以,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出走,离开了之后又不断地思念,因为在他们内心,早已习惯了那些远地的陌生;他们的生命深处,更需要一种真实的源于故土的意蕴滋养他们整个生命的旅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天工作之外,独处一室时,总会想起以前在老家上坟的情景,再加上过年回来之后,可以说就与父母一别两地,偶尔电话回去虽然表面上好像已了解了他们生活的景况,但毕竟还是不如亲见他们一眼那样真实啊。他们年纪都大了,身体都不如以前健康了,作为儿子在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可今天,这几百公里的路途,这两天的这两节课,这单位领导的脸色……哎!!!
想去想来,此生的漂泊,不止是一个地域,也不止是一份情感,更不止是一种亏欠的概念。有些东西是可以放下的,而有些东西却一定不能丢舍。也许,此生的我欠下的父母的那笔债是无法还清了,至于其他人的,我并没有欠下什么,因为在他们的面前,我早已问心无愧了。可是,为什么对于故土,对于父母,却是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因为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能这样平静地在远地一路走去。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也不想去想未来还能拥有什么,更不知道未来的我还会漂向哪里,只想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保持着对他们的那份牵念,带着这份牵念,走完后面的人生,这样就够了。
我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行者,因为真正的远行者,总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落,他们有特别健康的情智和体魄,能脱离早已调适了的生命温室去领受漫长而陌生的时间折磨,能超越精神贮备和生死安危,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的强者。我只是为了那点生活的消费而在远处草地寻食的一只羔羊而已,或者是一匹带着饥饿的躯壳在荒漠之巅怅望的苍狼罢。可悲又可叹,可笑而可讽,但却不期任何人的可怜。曾无数次的羡慕王勃、李白、东坡,觉得他们是最最成功的漂者,故乡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月亮般圣洁,虽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去,可唱而不可说,但却将故乡真真实实地以经曲诗文的形式印刻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穿越时空,让远在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比震撼和温暖,多好啊!
也许,每个男人的心中,自小就有了那种漂泊的况味,自小就向往能有个一路远去的背影。然后努力读书,努力成长,努力挣钱,可是到头来,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没能实现原来的理想。于是,对于这些,虽我无所作为,但能独自拥有的漂泊的况味,心已满足了。不过,在此还是真诚希望父母能原谅我,原谅我这个不肖子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