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梦里蛐蛐声

(2008-05-28 18:41:49)
标签:

现实

心灵

思考

文化

[原创] <wbr>梦里蛐蛐声

(心香一隅)

梦 里 蛐 蛐 声

 

图/文/秋水长天

 

    就是在昨夜,梦里清清晰晰地听到了一种似是相识的声音。那种声音自远而近,似缥缈如丝,却钻入心怀。其实在那梦中的场景并不很是美丽,就是在一个月色如银的晚上,一群儿时的伙伴在一堆断墙残垣之下玩着小时常玩的捉迷藏游戏,然后就在大家的吵闹声中浮出了那种奇妙的声音——蛐蛐的清音。

    我很久没有做梦了,每天睡得很晚,起得很早,常常是在疲倦之中倒头便睡,在还没睡足的时候就被闹钟吵醒,哪里还有时间做梦呢?心理学书上讲,做梦应是在熟睡之后的慢波睡眠状态之下才有梦可做的。所以,我基本上还没有做梦的资格。奇怪的是,昨夜我居然做梦了,而且梦得很真实:那个场景,就是我们小时常去的地方;伙伴们的动作和笑声,与那时别无二致;那个清清脆脆的蛐蛐声,甚至比小时候来得更清晰更动人……

    《诗经·豳风·七月》里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是最喜欢听蛐蛐之声的,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在这首诗中,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但现在,并不是十月,我也并非准备冬衣以怀征人的居家之妇,怎么又会有蛐蛐之声入梦而来呢?姜夔在《齐天乐》说:“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也是写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显然,这些还是与我无关。

    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难道我在什么时候想什么东西了,只是并未引起我注意罢?所以,今早上起来后,就一直在想:近来我真的在想什么了吗?仔细想了一天,还是找不到答案。其实,这么几年来,一直在外面奔波,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哪还有什么时间去想那么多的事呢?

    现在生活在都市里,每天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校园里学生天真烂漫的打闹声和琅琅读书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汽车喇叭声,娱乐馆里的麻将声和歌舞厅里酒色摇晃的歌声,欢天喜地与唉声叹气相互交织的炒股声,物价起伏与地震后百姓惊恐凌乱的舆论声,电视里的哭笑之声,路边商业广告牌里的媚诱之声,单位里领导的似笑非笑的训斥之声,还网络世界里的各种似幻似实的杂音……无一不是蜂拥地向你扑来,难以捕捉到过一丝清静。因此,昨夜梦里突然拥有那当年的蛐蛐声,也是很有道理的。物既至其极,则会生出其反,聒噪之至,则难免想寻找一些衬托。因为只有它曾给我带去过快乐,曾给我带去过甜美的宁静。心灵是会作出自我选择的。

    出到外面的时间长了,有时候就会生出些关于昨天的事来的。或者说,无以出路之时,就自然会回到最原始的追求之中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虽然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有点悲戚,但却真实也道出了一种真切的心思。那种最真挚的心声和故园之念,不正是流之于外的羁旅之声吗?人啊,最需要的是心里的宁静,这种需要刚好是需要一种声音来表达的,就像我梦里的蛐蛐之声的来临一样,慰藉了我烦乱的心情。

    但是,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我的蛐蛐能存活下来吗?这个房价飞涨的世界里,我的蛐蛐能找到栖身之所吗?在这个沙尘飞舞消烟弥漫的世界里,我的蛐蛐还会有嘹亮而清脆的歌喉吗?在这个打乱了季节时令的世界里,我的蛐蛐还会在那个时候如约来到我的身边吗?

    梦里蛐蛐声,深藏万种情。但愿我的蛐蛐声,不只在梦里,不只是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