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校园晨景)
社会大概念,写法重在变
摄影/文/秋水长天
作个假设,如果有要写一个主题为“社会”的作文的话,你怎么写?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是一个大的题材,大的主题,包罗万象。如果要想一下子将这种主题的作文写好,并非易事,但也并非难事,关键是如何在其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段。我认为应重在一个“变”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办法,仅供参考。
以大变小更实在,小小玩意趣无穷
将大题材分解成小题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说的就是此类道理。“文学即人学”,这是规律。因为文学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就是“人”。可能是直接的“人”,也可能是间接的“人”;也可能是直接来表现,也可能是间接来表现;可能是个体的“人”,也可能是群体的“人(即社会)”。那么,这样就可以将这个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分支了,还是同样地可以表现关于“社会”的这个大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中学阶段所学过的课文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在初中学过的《故乡》、《孔乙己》、《变色龙》、《海燕》、《我的叔叔于勒》、《白杨礼赞》,还有高中阶段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装在套子里的人》、《山居秋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从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层面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关于社会的主题,而且每一篇都显得深刻而具体,有的入木三分,有的旨趣盎然。
因此,面对这种主题的作文,只要能将其分解,找到一个入口点,那就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了。哪怕是写一个的脸、手、脚或是一个眼神都行,或是写一棵树的迁移及行人对它的各种态度等都可以。比如写“手”,可以通过自己所要描绘刻画的这双(只)手的形状、光泽、经历、变化过程以及与某一双(只)手的比较等来折射出社会的现状,当然这其中要以经历和比较作为写作的重点,因为这应该是最能反映(或是最容易反映)社会实质的所在。如果觉得这样写太“小”了,不易打开写作的路子的话,还可以写得稍稍“大”些,如以一两个家庭为例,或是以一两个事件为例来写,更好。
虚实互换色彩重,实为虚来虚为实
在写“关于社会”这个主题的作文时,可以采用一些虚的手法来完成,最主要的就是嫁接和虚化。“社会”是一个大概念,每天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发生各不相同的事情,所以如果在写作中将这些各不相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展现一个社会的某个画面,或是反映社会的某种本质。而这当中所运用的手法可以有两种:一是运用蒙太奇手法中“一加一大于二”理论,即将有一定相近或相似的图画或事件叠加在一起,折射出一个主题广博而深厚的效果。比如将在某一地方所见到的事,与在其它地方所见到的事,再与在另一地方所见到的事组成一卷轴式的画卷,借此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涵;二是虚化一个人物或是场景,还可以借助“非人的世界”上的事情来影射人世上的事情,这样也是可以的,如借“动植物世界”或“鬼世界”上的事来反映,其实在这方面,《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这第种方法一定要抓住事件或画面的共性,但又不能完全相同,以相同之处使主题得到升华,以不同之处使主题显出宽广;第二种方式还要注意事件里人物的关系与背景之间的衔接,以及塑造栩栩如生的“主人物”的性格特征,借此以揭示主题。在运用这两种方法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的简洁性,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则容易产生拖泥带水,主次不清,或是“流水帐”的现象,削减主题的深厚感,缩小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的广阔度,从而失去文章应有的美感。
文体文风求突破,一言一语露真容
文体和文风的突破,不失为写这类主题的作品巧妙处之一。其实,很多文章大都是展现社会画面,书写社会生活,畅谈社会变化,揭露社会弊端。因此,大多作品都有相似的所在,或是主题相近,或是人性相通,或是大小相融。而如果能在文体和文风上出新,必将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观。比如,可以将其写成悼词之类的文体,还可以将其写成日记之类的作品,还可以写成悼念类的作品,更可以去临摩《孔雀东南飞》这种乐府式的叙事诗体。
以写成悼词之类的文体为例,可以先想好悼词的一般形式,即说其死、忆其成就、赞其影响和告慰其在天之灵等。这样之后,就可以选一个自己较为熟悉的题材来作引子,如《中国高考试制悼词》、《在某某硕鼠墓前的讲话》等等,然后在其中稍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反应出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现实,实现了“关于社会”的这个主题。如给高考制度写悼词时,可以将重点不放在其利上,也不放在其弊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其利与弊的背景上,那样“社会”就跃然纸上了。再如如果写《在某某硕鼠墓前的讲话》时,将重点放在对某“成就”的赞颂上,而是将其完全写成如《记念刘和珍君》式的悼念性文章,主要写的是是谁将其推向“硕处”的,又是谁将其推向坟墓的,这样整一个社会的脉络就展现出来了。
另外,在写此类文章时,言语之中应有讲究,最好要结合当中的“人物”来,不需要慷慨激昂,也不需要怒目相对,更不应犀利尖刻,而应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张弛有度,那样就既能守住自己的疆土,又能击中敌方之要害。当言尽之处深意方出,豁然开朗。当然,如果要想仿《孔雀东南飞》来写这个主题的作品的话,要注意情节的构思,人物不应多,而是应注意把握人物性格与社会之间的关联,还应注意遣词造句,不管怎么样,就是一定要紧扣“社会”这一主题。
其实,对于“社会”这个博大的主题的作文写作,方法还会有很多,而且各有自己的妙技,但我想如果能运用以上几种写法去做的话,也一定能写出非常成功的作品来的。
(此文为《学习报》2007年11月约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