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住在这树背后)
深 秋 散 记(二)
图/文/秋水长天
昨天下午,放了假后,闲得无处可去,于是一个人呆在房里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突然感到一种伤感和空寂。
自我安慰道:这也许只是在秋天里容易萌生的一种情愫罢,又或许只是其中幽怨哀婉的曲调让人的情绪低落些罢,当真不得。再仔细想来,自己确实也好久都不曾与谁相聚过,也不曾送别过谁了,哪来的这种感伤呢?这人真是有点怪。
一放假,学生就带走了校园里的书声笑声吵声骂声,整个校园变得很寂静,再说我的处住又恰在这树林阴翳的山脚,整个房子快差不多都被那些树子遮蔽完了,只在树叶逢中露出点点屋檐粉红的颜色,对着外面飘着小雨的窗口,看着那些泛黄的银杏及梧桐,在雨中淅淅沥沥的,又觉是哭泣一般。难道我也有“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昏”的愁绪了?真是好玩,但又好像是不可否定它的存在。要是再往前一些日子,蝉声可以作伴,还有鸟鸣陪着,让我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现在,除了轻而细的雨点闲敲着发僵的梧桐叶子上的那种声音之外,就只剩下电脑里如诉如泣的《送别》在附和着我面前缥缈的烟卷了。另外,还有一种思绪在游走,如幽灵一般,盲目而又虚幻……
曾经想过告别昨天的自己,然后又一个人走上新的征程;却又无法斩断对昨天一遍又一遍的回忆,感怀于昨天的点点滴滴。那么久来,我尽量不去回忆,尽量不去用回忆来糟蹋自己,只想保持一份平常而宁静的心。可是,越是到了静处,心绪却翻滚得更加猛烈。可能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想着过去的太多,应该多想想未来的事情了。
我很久没有想过要去找谁了,也很久没有想过要去为谁心伤了。哦,对了,这种心绪应该来自于季节。这个季节,这种落红的秋风秋雨,这种似暗非暗的断人愁肠的黄昏时分,过去之后就是雪白的寒冷,过去了之后就是完全的凋零,过去了之后就是深深的夜幕……怎能又不让人产生那么一点点落寞与牵挂呢?我此时是否已如深秋,是否黄昏已来?也许只是剪断黄昏便是愁吧。我又这样安慰自己。记得读大学时,老师就曾与我说过,你身上有一样非常特别的东西,那就是忧患意识。当然,我自己感受不到,也就一直否定。现在想来,好像还真的又有了那么一点意思,面对迎面而来的东西,总想尽己所能未雨绸缪;不过,我又是一个非常闲散的人,好像事非我事,视之而随之,不沾不惹,不急不恨,只需曾经来过或去过,那又怎么与此“美丽的意识”有了瓜葛呢?浠庭教授说过:人生来就具有其双面性或是多面性。现在终于得到了印证到。那么我忧郁与忧患,于人于己并无坏处。而且,送走了这个季节,我又会际遇于下一个季节,这只是轮回,只是岁月的更替,勿需斤斤计较,坦然面对,感怀过四季的更迭,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也会很美。
所以,今天再来听这首《送别》时,感觉又大不相同,只感受到了其中的深味,而再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哀伤了。
在这深秋,能有这样一次思考挺好。所以,我的电脑里又响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