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玩手机充电死”信与不信都不能麻痹大意
(2015-07-20 09:38:39)
标签:
麻痹大意手机太原对边小伙 |
分类: 发文存档 |
王志顺
在被窝里玩手机,可能已经是很多人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玩着玩着睡着了也是常有的事。近日,太原有一位18岁的小伙,半夜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却发生了意外。早上父母叫他吃早饭时,发现手机仍然放在他胸口,脖颈及脚底各有一处被电流烧焦的黑印,人已去世。医生诊断,小伙的死因是电击伤致死。但遗憾的是,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人们大多对边充电边玩手机可能发生的危险,抱之以不以为然的态度。(7月19日山西晚报)
说实话,一开始笔者也不太相信边充电边玩手机会被电死。盖因一是,我不从有过边充电边玩手机的经历,不存在所谓的“玩手机充电死”的问题;二是,手机使用常识告诉我,充电器接在220伏的正常家用供电线路上时,手机那头接收到的电压一般都是5V,最多不超过10几伏,在充满电时,它还能够自动断电。如此低的电压加上其中的保险技术,怎么可能会致人于死地呢?但事情就是这么蹊跷,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人不仅死于边充电边玩手机,关键是结束生命时年仅18岁。
其实,稍加检索,我们就会发现,类似悲剧不仅是在太原,之前,在全国不同地方就发生过多例。最新的两例是,6月15日,福建省一位24岁女孩因在充电时使用手机,致使双手被击穿出现黑洞并最终身亡。6月30日凌晨5时,在浙江义乌一家饰品公司工作的河南小伙韩某深夜边为手机充电边玩游戏。突然,他大喊一声,人事不知。只是即便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并不没有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罢了。
从有关专家的分析来看,导致太原这位18岁的小伙子死亡的原因,不外乎一是,手机充电漏电;二是手机使用者缺乏物理常识,不知道地也能导电,三是,死者生前可能不清楚不同品牌手机的充电器不能混用。
专家的分析自然不无道理。但笔者想说的是,我们除了强烈谴责某些黑心商家,除了呼吁有关部门对手机及其零配件市场加强监管,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恐怕也是导致太原这位18岁的小伙子死于非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从记者随机采访太原市市民,他们大多对边充电边玩手机可能发生的危险,抱之以不以为然的态度中,也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他在生前看了有关报道的话,同时又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加上不贪图小便易,那么,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
无数实践证明:越熟知的东西,越有可能潜伏着更大的危险。
(7月20日《北京晨报》摘发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5-07/20/content_358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