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809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3.5%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有很多想加入“拼爹游戏”的年轻人,80.4%的被访者觉得当代年轻人靠“拼爹”成功的多。(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不知道有关部门对这样一组调查数据作何感想,但笔者认为,对时下的绝大数多年轻人来说,与其加入“拼爹游戏”,不如在参与竞争中开发自己心底的矿藏。毕竟,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丰富的金矿,无关出生,无关背景,无关靠山,无关金钱与财富,就看你善不善于用你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呼唤它、挖掘它。
事实上,古今中外堪称真正成功的人士,无不是靠拥有这潜藏的宝藏,推动着自己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比如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大仲马而“坐在他的肩膀上摘苹果”,而是用自己的实力写出了《茶花女》这部巨著。比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童第周,由于家境贫困,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以自己的勤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再比如靠自己的努力与实力拼上世界体坛冠军的李娜、李小双等等。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科学史、文学史以及商界、政界、体坛、歌坛等等举不胜举。
而另一方面,真正有“拼爹”资本的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拼自己”才是最现实、最积极、最有前途的选择。更何况,即便靠“拼爹”获得成功,这“成功”也是外在层面的暂时的经不住民意拷问和历史检验的,无论对自己还是社会未必是一件好事。仅近几年,通过“拼爹游戏”而快速步入官场高位,继而遭群众举报并经相关部门查实,最终既害了自己又连累了父母的案例就有数十起。
成功与否,是不能只拿财富、名望、地位这三把尺子来衡量的,也是无法用外在的指标来衡量的。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时,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能够拥有如此坦然心境的母子,谁说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比做总统失败呢?
加入“拼爹游戏”不如开发心底的矿藏,就应着力于国家政策、社会治理的调整与改革,让一心“拼爹”者不那么顺风顺水,为“拼自己”的人创造更为宽松适宜的环境,帮他们立志有方,酬志有路。于此,通过“拼爹游戏”获得成功的年轻人将逐年减少,转而将时间、精力、毅力投入到心底矿藏开发的年轻人势必逐步增加。(作者为安徽职员)
(发8月22日《宜春日报》http://epaper.newsyc.com/ycrb/html/2013-08/22/content_167484.htm
(发8月20日《广西工人报》http://www.gxworker.com/a/130820/133319.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