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用温情驱散暴戾之气
(2013-08-01 08:22:32)
标签:
长沙晚报我相信力量洛阳晚报致力于 |
分类: 发文存档 |
这样的充满城市温情的动人画面,不免令人心向往之。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这“心” 应该是流淌着道德血液的向善之心,而不应是狠毒阴险的向恶之心。这“肉”应该是散发着人体热量的鲜活之肉,而不应是腐化发霉的行尸走肉。而且我相信,只要温情乃至温和成为城市的主导力量,不说失去双臂的流浪汉能得到热情关爱和及时救助,也一定能最大限度驱散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和减少城市街头的暴力事件。
事实上,探究暴戾之气和暴力现象产生的根源,除了一些强势者体会不到弱势者的处境和心情、弱势者自身性格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以及相关社会救助制度亟待完善。一定程度上也与生活在城市中的大量的市民或网民,或缺乏对他人温情的关爱、理解与同情,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对不理性的“网言网语”进行推波助澜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相信,本性上的温和者一定占绝大多数。但很不幸的是,真是要遇上暴戾之气和暴力倾向,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要么变成不怎么坚定的温和者。而也许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些暴戾之气才无可阻挡,一些暴力倾向才演变成暴力事实。比如北京那起摔死2岁女童的暴力事件。如果多数的现场目击者,也能像关心流浪汉的洛阳市民那样,于千钧一发之际集体向行使暴力行为者“大喝一声”,哪怕其中一人递上去一句温情的相劝,那么,惨剧是不是也许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况?
再比如,面对一些偏激的“网言网语”和现实中的一些极端的声音,不转发,不“喝彩”,任其自生自灭。始终保持理性清醒的态度。网络上和现实中的暴戾之气是不是有所收敛?
须知,对一个正常社会,尤其是一个要致力于和谐的社会来说,一种温情的做法和温和的主张,有时比相关制度建设更有力,也更为优先和更加重要。毕竟,再好的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人去执行。愿大家都能积极地加入到坚定的温情派与温和派行列。小而言之,为了你、我、他免遭暴戾、暴力侵袭,大而言之,为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已发8月1日《长沙晚报》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801/c25408-22401007.html,发8月2日《北京晨报》http://news.163.com/13/0802/03/9588LRMS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