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莫让烈士纪念馆沾染上铜臭味
(2013-07-29 09:47:36)
标签:
莫让胜地几天大河报原本 |
分类: 发文存档 |
但原本是烈士纪念馆又是该县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胜地,现在却被培训班“鸠占鹊巢”,显然已让烈士纪念馆出离了它的本意和内涵,并沾上了一股浓浓的铜臭味。
纪念馆“变身”培训班,一是对不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履建战功的英烈,辜负了乡贤的道义;二是不利于弘扬英烈的精神,表达后人对他的缅怀和崇敬;三是有违英烈生前死后均甘于淡泊,甘于平凡,不喜欢被人过多打扰的初衷;四是,借培训班之名,行追逐名利之实,恐怕也是英烈生前所反对的。
爱与名人攀“同”,也算是我们古国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化心理吧,比如张家界人在自豪于他们山水的“地灵”之余,终于寻出他们的同乡中沈从文当“人杰”。桂林人则明知在出人杰方面比不过中山人和湘潭人,就抬出抗战时曾做过“文化城”的峥嵘往夕,谁和谁曾在桂林躲过空袭警报,谁和谁曾吃过他们的马肉米粉,我很记得一位青年向我自报籍贯时那股自豪:“绍兴!——我家距鲁迅故居百草园,几步路!距秋瑾的闺房距陆游的沈园,也只一支烟的功夫!”由此,我真担心再过若干年,当外地人问起汝阳县的后人们,本地有什么“人杰”值得一提,他们会不会哑口无言?
杰出的人物与其灵秀的出生地是大有关联的。而一个地方老是产生不了人杰,也许与地不灵有关,怪可惜的;但出了人杰之后,当地人如果不知道他,不理解他,不记得他,不珍惜他,即便有灵秀的风景山川,而缺乏灵秀的文化氛围,则更是可悲的。
好在汝阳县民政局一名崔姓负责人解释称,前几天,他们得知此事后,立即将培训班清理出了纪念馆。但愿这样糟蹋烈士纪念馆的荒唐事以后不再发生。
(发7月29日《东方网》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30729/u1a755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