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dnsb/page/131/2009-09-10/A4/74111252530919751.jpg
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09-09/10/content_119255.htm
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报到有惊喜,学校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100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日前,中青政学工部透露,经初步统计,约有1/10的新生将能获得此奖金,名单将于近日公示于校内网站上。这还是高校首次物质奖励独自到校报到学生。
(详见今日本报A12版)
正方:红包鼓励毫无意义
应当说,动用真金白银对独自到校报到的学生进行奖励并鼓励,在目前的高校中实属罕见。尽管每人只有区区百元,但显然要比面对“送新潮”而麻木不仁、面对断不了“乳”的新生大军而束手无策的高校要强百倍。
说到“钱少但是意义大”,可我实在看不出其中蕴藏的“意义”大在哪里?而希望“能给报到新生带来正面的提示,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树立自立精神,锻炼自己的能力”,就更像是一种痴人说梦或异想天开。
如你所知,那些出身在寒门的学子,即便你学校不奖励他100元,他们何时缺乏过自立精神?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也。
相反,那些出身在权贵家庭的学子,不说区区100元,就是10万元,可能他们其中不少的人也毫不动心。盖因他们向来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不差钱。更不会为了区区100元奖励而放弃“车接车送”,那不是权贵子弟的行事风格,只会令他们颜面扫尽。由此,100元奖励,最多让他们发出一声叹息,甚至日后借以鄙视和攻击自己的室友的“证据”而已。
再说,一些出身寒门的学子,即便他们不为100元奖励,恐怕其父母也无法满足他们像权贵子女初来乍到大学时一样“风光”的愿望;而与此同时,一些来自权贵家庭的子女,即便他们想独自到学校报到,并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恐怕他们的父母也不会轻易同意。
鉴于此,笔者以为,以100元“红包”奖励独自到校报到的学生,尽管愿望是美好的,恐怕这种美好的愿望十有八九要落空。盖因学生自立精神的强弱与其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盖因中国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靠区区的100元奖励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
王志顺
反方:很好的大学第一课
一般来讲,大学新生大多年满18周岁,已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心智各方面发展应该比较成熟。但从90后新生大批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年来看,他们却没有表现出这个年龄段应该具有的自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是什么让90后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敢经历风雨,害怕面对挫折?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暴露出当下教育的畸形。一方面,学校教育体系严重失衡。老师们往往重“教书”,轻“育人”,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课本知识传授上,很少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久而久之,培养出来的一个个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另一方面,家长思想观念陷入误区。许多为人父母者,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目标简单定位于考上大学。为此,自己包办所有日常家务和饮食起居。
著名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诚如斯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自立”红包,钱少意义大,给我们上了很好的第一课。这一课既是上给大学新生的,希望每名学生能够主动培养和锻炼独立自主能力,从第一次出门远足、第一次社会实践开始,在摸爬滚打中历练成长,收获希望。同时,也值得社会和家庭深思。
张遇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