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这就是学校要学生默写的歌词,很动听。不过,笔者认为,这与6年前上海市一些基层学校德育模拟试卷上曾出现的“请问我们区的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是谁”一样荒唐——学生有必要知道所在区的头头脑脑姓甚名谁吗?
遗憾的是,时间过了六年,人们不但没有吸取教训,相反,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在中学的校园里,怎不叫人感到荒唐?
诚然,老师这样做,有学生喜欢所以大胆尝试一下的漂亮理由,有考察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良好动机,甚至我们不否认现在的流行文化未必就不是未来的经典文化。
但学生喜欢的东西就是老师出题的理由吗?有学生喜欢杀人放火,老师是否也出与杀人放火有关的知识呢?学生知不知道周董的歌词与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关吗?显然无关。
至于说今天的流行文化未必不是未来的经典,即便有史实证明此言不虚,那么我们是不是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今天的流行文化未必就是未来的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未必都出自流行文化。
当然,这也同样可以成为支持将周董的歌词作为考题的理由,只是这种理由未免有点“未赋新词强说愁”,这从默写周董的歌词的考题出现在试卷上,绝大多数学生一头雾水、无从下笔便可见一斑。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和世界观形成时期,对于近年来社会上那些汹涌而来的流行文化一时无所适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面对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冲击,一味的堵,显然不是办法。
如其让学生对现在的一些流行文化不陌生,不如让学生多熟悉了解古今中外浩瀚的经典文化,道理很简单,前者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后者经过实践证明,有百利而无一弊。
王志顺
转自新华网博客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