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网:结婚可以,搂抱不行?

(2007-10-11 00:38:50)
标签:

青岛滨海学院

禁令

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管理

分类: 发文存档
   “在操场、公寓楼前搂抱、在校园牵手要受到开除学籍、留校察看、记过处分等处罚。”日前,一个“晒”青岛滨海学院处罚通报的帖子引起网友的争论。昨天,滨海学院老师表示,通报的确是学校对违规学生作出的,从严治校是学校的一贯原则。(《青岛早报》10月10日)

    读后这则新闻,笔者可谓是哭笑不得。原因是这个学院的领导太有才拉。何以见得?一言以敝之:在校学生结婚可以,但相互搂抱绝对不行!

    不能说人家学院禁止搂抱的初衷不是好的,但问题是既然新婚姻法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那么大学生在进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之前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如牵手、搂抱、接吻等),也要禁止来禁止去,岂不是要告诉大学生爱情的花朵无需“土壤”培植,真正的爱情无需时间考验,甚至结婚可以适战适成不成?

    这分明是一种统治思维在作祟。是以简单粗暴的一纸禁令代替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学校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家长和社会上一些人也比较倾向学校这样做,便使得学校错把“禁令”当成无往而不胜的“法宝。”看不惯的现象便以一纸禁令“禁”之。此前诸如担心学生谈恋爱,广东某高校禁止学生牵手;出于安全与卫生考虑,北京某高校禁止学生相互串宿舍楼;为了学生全心全意爱学习,多所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和MP3,均是错把“禁令”当“法宝”的结果。

    然而不知道学院领导想过没有,学校是教育的园地,而不是统治者的殿堂,学校培养的是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有意无意之间造成学生的人格分裂。

    仅以青岛滨海学院开除在校搂抱、牵手学生而言,于学校,省事倒是省事也,可能也达到了“从严治校”的目的,但于学生,则势必让其“以此为鉴”从此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习惯于打法律、规章的“擦边球”。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把这当成教育的指导精神的话,青岛滨海学院滨海学院公然开除在校搂抱、牵手的学生,显然是违背此教育精神的。很显然,对在校园公开搂抱、牵手的学生的处理,如其下一纸禁令进行禁止,不如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热情。具体说来就是:请身边正反两方面学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过早地沉入“爱河”无论是对自己的学习还是身心都是不利的。从而打消“有心恋爱,无心向学”的念想。

    在此基础上,学校再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从意识深处认识到学校不是公园,谈情说爱不妨,但要选择合适的地方,避免影响其他学生,避免给学校管理造成被动。毕竟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相信如果学校是真正的从关心他们的角度而不是出于学校管理的方便考虑,他们是会理解的。至少这样做比一纸禁令要人性化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中国网评论》10.11刊用,另有搜弧日月谈等评论频道转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