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对“谢师宴”褒贬不一之际,一位所带班级高考本科达线率100%的班主任反其道而行之,举办“谢生宴”,感谢学生让他再次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崇高感。(《扬子晚报》8.29)
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也是老师的劳绩载体,当自己呕心沥血培养的学生终于“贵”起来,作为老师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包括举办“谢生宴”“荣”一下当无不可。何况正如这位班主任教师所说的还可以让老师再次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但不知道这位老师想过没有,虽然你是班主任,成绩固然是主要的,但也包括其他老师的教学成就和学生本人的努力在内。在你体验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同时,是不是于不经意中打破了其他老师的心理平衡,抹杀了其他老师的“功苦两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学生们在“谢生宴”上推杯换盏之时,在他们喝得酒酣耳熟之际,念及班主任平时对他们管教是如何如何的有方,对他们的关爱是如何如何的有佳,加上这餐饭又是班主任亲自请的,所有的感激之情,岂不像缺堤的洪水一下子都倾向班主任?
而且正如“谢师宴”一样,虽说学校不缺少一餐“谢生宴”的钱,但同样是一种浪费。有这笔钱支助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大学不是更值得更花算吗?
我觉得“谢生宴”在实在需要举办的情况下,不妨加以醇化!如何醇化?一是精简人数,讲究方式。即请学生推荐几个学生代表,班主任则以学校的名义意思一下即可,这样一来,虽然场面简朴些,但同样达到让老师再次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的效果。
二是在本着节约原则的“谢生宴”上,畅所欲言,讲究效果。即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中,鼓励学生代表畅谈在学校几年来的收获和对学校在管理教学上的看法。这样一来,既可听到学生真诚的话语,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即使对学校在管理教育上有意见,对某个老师有看法,碍于情面,一般是不会作出具有真知的评论和建言的,只有在离开学校多年后或即将离开老师之际,并在适当的场合,才胆敢掏出心窝来的。又可为学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人们都兴“感情投资”,“谢生宴”当属此列。但作为老师,单纯地对学生作“感情投资”想生出很大的出息恐怕很难,这个意义上,如其举办什么“谢生宴”,不如作出源于师德的道义投资,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并矗立高大的师表形象,这形象才经得起岁月的风雨。
总之,我觉得举办“谢生宴”不妨,但需要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