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应谴责见证不给老人让座的冷漠的乘客

(2007-08-23 00:43:15)
标签:

时事评论

公交车上

年轻女子

老人

让座

正义感缺乏

道德感缺失

冷漠症

分类: 时事快评

    近日,重庆公交车上两女子不给老人让座,被用手机拍下,发到网上曝光,引起网友热议。网友的观点基本上分成两派,或骂两女子“缺德”,或称年轻人不让座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加班后劳累、生病等原因。(《红网》8.22)

 

    骂不给老人让座的两女子“缺德”也好,认为两女子不给老人让座情有可原也罢。其实以我看,这都是次要的,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两年轻女子不给老人让座的不道德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是不是与车上的一些乘客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当那位老人颤微微地来到两年轻女子身旁时,除了两年轻女子不能置身度外外,一定还有其他乘客也见证了两年轻女子不给老人让座的不光彩的一幕。问题是,他们发现这不光彩的一幕后,提醒两女子注意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没有?或者在提醒失效后,有没有接着采取措施比如主动站起来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坐进行补救?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却将矛头一味地指向两年轻女子,或为其打抱不平,痛快是痛快也,但未必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和做法。

 

    试想一下,在一些地方公交车上,年轻人、身心健全者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事为什么履履发生?不正是由于众乘客的正义感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表现在行动上,要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是“圆得像皮球,滑得像泥鳅”,以致让那些不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感到心安理得,以至在他们看到正义的氛围不可能形成的情况下自然地将社会道德丢弃一边吗?

 

    其实,何止在公交车上发现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不道德现象,一些人正义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一再降低,在其他需要借助正义的力量、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的场合和场所,又如何呢?不客气说,对个别人正义的行为不冷嘲热讽,不打击报复就很不错了,枉论“振臂一呼”,齐心协力了。这正是导致国人路见邪恶,不滥施援手;路遇不平,宁可绕道走,看见老人需要帮助,患了冷漠症的主要原因。

 

    看来,我们在对待公交车上两年轻女子不给老人让座这件事上,还得从社会大环境上查查原因,在道德建设上查找根源。应该看到,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成就可谓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并没有与经济建设同步开展,致使道德建设在经济建设这个指挥棒下逐步退到了令人揪心的边缘。

 

    著名社科学者孙立平多次撰文指出:“警惕社会生活底线的失守”、“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并指出底线的失守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的崩解,社会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从这个意义上,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事小,一旦由此类现象引发道德危机,引起社会生活秩序的崩解可就不是小事了。

 

    可以说,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对我们提出的严肃拷问之一,是我们如何重视道德建设,或者说是不是更应谴责那些见证不给老人让座的冷漠的乘客。某种程度上,是众乘客的冷漠导致了两年轻女子的“狠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