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孑孑草的春天】圈友推荐栏[曼谷雨季]

(2007-06-12 12:08:09)
标签:

孑孑草的春天圈

推荐

转贴

晴婉

曼谷雨季

杂感随笔

分类: 杂感随想

【孑孑草的春天】圈友推荐栏

今天向大家介绍第8位圈友。

圈子资深成员——曼谷雨季

    曼谷大哥是一位很实在,也很谦虚谨慎的人,尤其对文字很喜爱,喜欢旅游的他也常用镜头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精彩的刹那。虽谈不上专业,但却异常认真和执着。我很佩服他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精神,呵呵,向他学习,坚持!

    自白:年不惑,房地产;放过牛,当过兵;先杂评,后随散;讲良知,推真诚;软不欺,硬不怕;喜旅游,爱民乐;文不精,梦尤在。
    86年起作品开始见诸报端,大至新华网,小至地市报刊。喜旅游,梦想阅遍世界美景,但由于条件有限,至今只去了新、马、泰和国内有限的几个地方,于此心常有戚戚也。爱民乐,喜欢一边做饭一边欣赏古典民乐,常常听着听着,连嘈杂的锅碗瓢盆也变得美妙动听起来;看到自己心仪的书宁可少抽几包烟,也要把恩师请回家,然后正襟危坐,聆听教诲。最讨厌典着个将军肚,在会场和其他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大声接听手机,认为诸如此类,均是个十足的文化盲。
一篇博文(《快乐男声:唯“声”还是唯“色”?》)被新浪网博客圈推至首页专题,一天左右时间,点击率突破10000。

 

以下文章摘自曼谷雨季的文章——《鼓声响起来》:

    说到鼓,相信没有人感到陌生,因为鼓不仅是常见的主要乐器之一,而且56个民族生活的这片土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动情的鼓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华夏大地,无论哪个民族、哪个人恐怕都难抵挡鼓的魅力。

    笔者最初接触的鼓是每到年初岁尾扣在卖艺人手指上和挂于卖艺人颈脖上的直径不过一尺的双面说唱鼓,未见卖艺人踪影,老远就听到“咚咚咚”的鼓声由远及近由弱到强传来。即至卖艺人站在我门前,随着鼓槌一敲,鼓声一响,卖艺人马上说唱开了。说唱内容不外乎夸赞“施主”家如何人畜两旺,幸福安康,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常听得我如醉如痴,当然,说唱毕,那三五角的说唱费是免不了的。

    随着年岁的增大和阅历的增长,我发现:鼓,不仅祖先在会说话、会唱歌的同时,就开始用鼓来倾吐自己的情愫和心意。单是种类繁多,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如古代作为报时用的“戒晨鼓”;流行于西域地区并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原的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现代用于器乐合奏、舞蹈和戏曲伴奏的乐器大鼓;用于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的腰鼓;广泛流行于苏南一带的同鼓;状如花盆而得名的花盆鼓;专用于北方说唱音乐的“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的书鼓;音声柔润、清晰明亮的琴鼓……鼓音厚重,仿佛历史的沉淀。

   ……

 

浏览全文请查看以下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831ca3010008hf

 

点击进入:曼谷雨季

 

晴婉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qingwan

【孑孑草的春天】圈网址:http://q.blog.sina.com.cn/jiejie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