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鸡”为“妓”:到底要传递一种什么文化心态?

(2006-08-17 18:20:18)

王志顺

 

深圳一名10岁的小孩在翻看字典时无意中发现字典里对汉字“鸡”字的解释很“奇怪”,家长发现后心里有些不安,觉得让小孩继续使用这本字典不太妥当,准备没收它然后给孩子另换一本。(《现代快报》8.17

且看这本字典对“鸡”给出的解释:一、“家禽”;二、“妓女的贬称”。其中,“妓女的贬称”下还有更详尽的表述。据说,这本字典的第227页和223页也有类似的问题。难怪让一个仅有10岁的小孩感到“奇怪”,也难怪家长发现后心里不安了。

将这些显然属“少儿不宜”的内容收进字典,显然是一些有文化的人干的,因为没有一点文化的人根本就无从着手。但同时它也隐约地告诉我们,这绝对是些没有文化的人干的,确切地说是一些打着“文化”的旗号的文化剪径贼干的,原因是传递这样的文化明显是误人子弟,毒害幼小的心灵。真正有文化人不屑于这样做。不知道编写这样的词典的人是否已做了父母,尚若做了,他会不会也放一本于他(她)年幼的孩子的书包?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读到一篇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的一篇关于文化方面的演讲稿,其中也提到一些书店出售的中小学生词典上对有关动物的解释存在着明显的“不妥”。如“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韩美林说:“把人和兽类对比起来了啊。”如“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韩美林说:“就知道吃。”再如“狐狸,野兽名,性狡猾多疑。”韩美林说:“再狡猾你能狡猾过猎人吗?”

为此,韩美林心里不好受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它能有文化吗?并不无犹豫地说:“我们在培养下一代时,传递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对比韩美林的疑问,回到本文的开头提到的现象,我们不是也应该大声问一下有关出版社、编辑,你们这样做,到底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心态?到底要把孩子引向何方?

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词,作为有关方面应该及时予以关注并及时收录到有关字、词典中,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对个别字、词的解释自然也应“与时俱进”,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但问题是必须本着对下一代认真负责的态度,必须注意对象,特别是编写供中小学生学习参考的书籍、字词典尤其需要我们有关出版部门严格把关,不能市场上流行什么词就吸纳什么词。特别是对那些虽然时髦却语义含混的新词尤其要慎重的选择,否则,给幼小的心灵带来毒害、不安是小事,关键是久而久之,糟粕文化繁衍,传统美德丢失,我们的优秀的文明还传承下来吗?

古人曰:“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难道时代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的有些人竟不如古人?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