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青色:一脉青翠里的中国精神

标签:
植物染色中国传统色国色300文化植物染料 |
分类: 传统色彩 |
竹青,这一抹源自自然的色彩,在中国传统色谱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又称"竹绿",是以青翠欲滴的新鲜竹子颜色命名的色彩词。这个名称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国风·卫风》中"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描绘,那青翠挺拔的竹影,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地映照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
在中国文人的笔下,竹青色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陆游在《睡起》中写道:"茂竹青入檐,幽花红出草",将竹青与幽红并置,勾勒出一幅闲适的庭院景致。唐代刘得仁的"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则让竹青色在暮霭中更显幽深。宋代赵湘的"寻僧过竹青敲月,看鹤沿池冷卓苔",邓深的"松柏双双夹竹青,来游仙客称闲情",无不展现竹青色在中国文人心中所唤起的高洁意境。
竹青色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密不可分。这种青翠欲滴的色彩,代表着儒雅与高洁,蕴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含蓄之美。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格与竹青色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随着历史演进,竹青色逐渐超越了单纯的视觉体验,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
从工艺角度看,"竹青"色的染制技艺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布经》记载,染制竹绿色需先用靛蓝打底,再用黄檗套染。据实践经验,除黄柏外,其他黄色染料加明矾套染靛蓝也能呈现类似的"竹青"效果。这种复杂的染色工艺,恰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色彩的精准把握与执着追求。
竹青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与中国丰富的竹资源密不可分。从南方的毛竹到北方的箭竹,不同品种的竹子共同构成了这一色彩的天然样本。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色彩命名方式,展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时至今日,竹青色依然活跃在现代设计中。从传统服饰到现代家居,从书画艺术到产品设计,这一抹青翠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连接古今的审美纽带,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浪潮中,竹青色所代表的中国审美特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语言。
染匠黄荣华乙巳年立秋后一日于汉口御染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八月培训班将于8月14日在武汉开班,名额已满,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第60期“传统染色培训班”。9月底开班,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前一篇:植物染新篇:汗水浇灌的技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