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染坊到诗行:琉璃绿写尽人间绝色

标签:
国色300中国传统色植物染色琉璃绿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琉璃绿"是一种极具诗意的颜色。它得名于绿色琉璃的色泽,介于翠绿与碧蓝之间,既有玉石的温润,又有宝石的晶莹。这种独特的色彩不仅常见于古代工艺品,更在诗词歌赋中留下了动人的印记。
琉璃绿在诗词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毛滂在《生查子》中写道:"琉璃绿醅,照见人如画。"这里的"绿醅"指新酿的绿酒,以"琉璃"修饰,既写出了酒色的清透,又暗含了酒质的醇美。诗人独坐板桥,面对春水,一盏绿酒映照出整个春天的画卷。这种以色彩写意境的笔法,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审美情趣。
明清时期,琉璃绿的意象更趋丰富。陈维崧《醉太平·题孙无言半瓢居》中"墙边琉璃绿,檐前玛瑙红"的描写,将建筑色彩对比得鲜明生动。王世贞游览栖霞寺时,写下"水光摇绿琉璃,云影动青霓",用动态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之间的色彩变幻。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建筑用色习惯,更反映出古人对自然色彩的敏锐观察。
宋代诗词中,琉璃绿还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李石在《长相思·重午》中写道:"绿琉璃滑欲飞",以琉璃的滑润质感来形容莲藕的鲜嫩。陶弼《铜雀研》中的"四方绿琉璃,一片青玫瑰",则用这种颜色来表现砚台的珍贵质地。许月卿《京城照月》更将整个京城的夜色比作"几千万碧绿琉璃",展现出宏大的色彩想象力。
从工艺角度看,古代染制琉璃绿采用的是蓝黄套染技艺。匠人先用蓝靛打底,再用石榴皮或黄檗加明矾套染,通过精确控制两种染料的配比,才能得到这种独特的绿色。这种复杂的工艺,与诗词中对琉璃绿的细腻描写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色彩美学。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读这些描写琉璃绿的诗词,仍能感受到古人眼中的那片碧色。它可能是春水边的一盏新酒,可能是古寺中的一泓清泉,也可能是京城夜空的一轮明月。这些穿越时空的色彩记忆,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传统色彩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人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染匠黄荣华乙巳年小暑后一日于汉口御染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八月培训班将于8月14日至19日在武汉开班,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第59期“传统染色培训班”。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前一篇:龙眼木染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