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绿:一脉碧色映诗心
标签:
中国传统色国色300植物染色飞泉绿文化杂谈 |
分类: 传统色彩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笔端倾泻的“飞泉绿”,非泉之本身,乃是飞流撞击澄澈山石,水光激射之际,天地交辉而生的灵动碧色。它自嶙峋绝壁飞坠,携着山岚清气,在日光下碎成万千碧玉珠玑,泠泠清响,是大自然以最纯净的笔触点染出的一脉清魂。
这抹碧色在华夏诗脉中流淌千年。屈子《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如汲取碧玉琼浆,濯洗尘心;骆宾王行吟“一道落飞泉”,碧光如剑劈开山间沉郁;王维笔下“飞泉绣户凉”,使华堂浸透山野清冽;至苏轼眼中,它竟化作“飞泉飘乱雪”,迸射出惊心动魄的寒碧光华。辛弃疾“醉扶孤石看飞泉”,酒意微醺里,那碧色亦随水波荡漾,流溢着生命酣畅。飞泉如线,串起不朽诗魂对自然清境的永恒追慕,终使“飞泉漱玉”四字,凝为这抹碧色最熨帖的生命注脚。
此色之妙,在于其天然澄澈与诗性交融。它非王维“清泉石上流”的静观之绿,而是李白“飞泉挂碧峰”的动态之碧——是水珠撞击岩石的瞬间,迸裂飞溅的生命光华。其色如春山初洗,似翠玉初剖,令人神思清朗,恍若置身空山新雨后的松月之境,烦忧尽涤。在传统色谱中,飞泉绿介于青碧与葱翠之间,如初春新篁含着山岚水汽,清透而不单薄,温润又含筋骨。
染匠欲在织物上重现这天地之碧,需以智慧捕捉飞泉坠落的灵光。靛蓝打底,铺就幽邃如渊的背景;石榴皮与茶叶同煎,萃取出草木精魂中的温润碧意;明矾为媒,使这碧色如飞泉遇石,瞬间凝结成玉。染缸中层层套染的过程,恰似飞泉自山巅奔涌,经层层岩石碰撞、激荡、沉淀,终在素帛上凝结为永恒——将山间一瞬的碧色光华,固化为可触可感的物质诗篇。
飞泉绿早已超越视觉之色,升华为映照心灵的文化镜像。它凝聚着文人对山水清音的永恒追慕,沉淀着匠人师法自然的智慧结晶。当我们在故宫织绣的松鹤纹样中、在敦煌壁画青绿山水的飞瀑间与它重逢,那碧色便如一道清流直贯心脾。纵使身处尘嚣,静观此色,便似有飞泉泠泠在耳,牵引灵魂归于那片未被尘染的碧色诗境——那里有屈子濯缨的澄澈,太白倚松的旷达,东坡看雪的洒脱。
这一脉自碧峰坠入人间的飞泉绿,以诗为魂,以染为骨,晕染了千年华裳,更深润了我们聆听天地清音的灵台。它如一枚碧玉印章,在文明的画卷上钤下永恒的自然信仰——提醒着被钢筋水泥围困的现代人:生命最本真的澄澈,依然在青山碧水间奔涌不息。
染匠黄荣华乙巳年六月初十于汉口御染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八月培训班将于8月14日至19日在武汉开班,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第59期“传统染色培训班”。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后一篇:龙眼木染布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