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诗为色,柘黄千年

标签:
中国传统色国色传统色彩植物染色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柘黄者,柘木所染之色也。自隋唐以降,遂为帝王服色,寻常百姓不得而衣。我试制此色,以明矾为媒,柘木为料,浸染三十分钟,取出洗净,便成。此色最是刁钻,酸碱稍异,则色变;欲得红光,须调至微碱方可。
古书上说,柘黄之袍,在月光下呈赭黄而泛红光,烛光中则为赭红,眩人眼目。我想,这颜色大约与黄昏时分的晚霞相仿,既非纯黄,亦非纯红,乃是一种暧昧不明的色调,恰如帝王之尊,既近又远,既明且暗。
王建诗云:"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又曰:"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此公眼里的柘黄,想必是极尊贵的。然而尊贵之中,又透着几分孤寂。五门北望,只见一方柘黄帕子高悬御床,那床榻之上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心境?恐怕连诗人自己也无从知晓。
欧阳玄写陈桥兵变,道是"陈桥一夜柘袍黄,天下都无鼾睡床。"柘黄一着身,天下人便都睡不安稳了。这颜色之威力,竟至于此。我想,那夜赵匡胤披上柘黄袍时,手是否发抖?面色是否苍白?抑或红光满面,恰如这袍子烛光下的颜色?
苏轼写御马,道"柘袍临池侍三千"。陆游则愤然道:"幽州老酋著柘黄。"同是柘黄,在苏子笔下是煌煌天威,在放翁眼中却是僭越之色。颜色本无善恶,人心使之然也。
今人已不复见真正的柘黄。博物馆里的龙袍,历经数百年,颜色早已褪尽,只剩下一缕缕衰败的黄丝,勉强维系着昔日的荣光。那些诗句里的柘黄,究竟是何等模样?我们只能想象——想象月光下微微泛红的赭黄,想象烛光中眩目的赭红,想象一个又一个穿着这颜色的人,如何在高墙之内,度过他们尊贵而孤独的岁月。
染匠说,欲染柘黄,须得把握酸碱。我想,世间万事,大抵如此,过犹不及,适中为难。柘黄之所以为柘黄,正在那微妙的平衡之间。
染匠黄荣华乙巳年三月初三于汉口御染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培训班将于4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国染馆开班,本期班已经额满,报名截止。欢迎下期报名参加五月在武汉举办的第57期“传统染色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前一篇:古诗词里的中国传统色草白
后一篇:做中国设计,用标准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