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早春枝头的一味天然染料

标签:
植物染料天然染料迎春花植物染色文化 |
分类: 天然染料 |
正午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我忽然瞥见院角那丛迎春花已开得烂漫。这木犀科的落叶灌木,在春寒料峭中舒展着金黄的腰肢,恍若白居易笔下"金英翠萼带春寒"的精灵再现。
我放下手中的书卷,踱至院中细观。这迎春花确是奇特,枯枝上不见半点绿意,却先爆出满目金星。韩琦说得极是:“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那些纤弱的枝条看似不堪一击,却能在残冬的余威中倔强地绽放。此刻微风过处,花枝轻颤,倒像是要把积蓄一冬的春光都摇曳出来。
翻阅典籍,迎春花作为染料的记载可追溯至唐代。白居易在《玩迎春花赠杨郎中》中写道:“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种黄色与众不同。在实验室中,我们用95%乙醇提取的黄色素确实呈现出独特的金色光泽,提取率可达3.8%。宋人韩琦“覆阑纤弱绿条长”的描述,恰好印证了迎春花枝条同样富含色素的特性。
古人提取植物染料多采用浸渍法,与现代实验数据惊人地吻合。我们发现:
最佳提取条件:pH7的95%乙醇,60浸提1小时,料液比1:40时提取效果最优,枝条与花朵协同提取可提高得率。
这让我想起李商隐“蜡照半笼金翡翠”的诗句,不同媒染剂确实能让迎春色素呈现从明黄到金棕的色谱变化。明矾媒染得金黄色,铁媒染则呈深沉的秋香色,恰如四季更迭的色彩变幻。
迎春花作为染料植物具有独特优势:
花期早(2-4月),填补了春季染料植物的空白
适应性强,南北皆可栽培
枝条可再生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正应了它“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的品格。今日正午提取的新鲜色素,在丝绸上染出的色泽比合成染料更显温润,仿佛把阳光的暖意也织进了纤维里。
暮色渐浓,实验室的灯光下,那些金黄的花朵依然明亮。迎春花作为染料的探索,恰似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白居易的“金英翠萼”到现代色谱分析,这抹金黄始终在诉说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故事。或许正如古人所言:“凭君语向游人道”,这早春的金色馈赠,值得我们继续探寻。
染匠黄荣华农历乙巳蛇年二月廿九草于汉口御染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培训班将于4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国染馆开班,本期班已经额满,报名截止。欢迎下期报名参加五月在武汉举办的第57期“传统染色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