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二:农村宅基地,暂时不宜入市
(2019-08-23 12:57:18)
标签:
金甲谈楼市宅基地 |
——本文对事不对人,因为都是探讨,各抒己见,理越辩越明,大家都不吭气,反而找不到最佳对策。发表“农村宅基地入市”观点的也都是精英,有许多独到、正确的见解,我也仅仅是就事论事,对此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欢迎探讨,谢谢!
以下正文:
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时代大背景,就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大博弈。
- 本人《立体式经济战争》理论基本观点为:本轮周期内一切经济现象都基于经济规律和博弈因素。
如果抛开这个时代背景不论,或者说时代背景中没有阶段性剧烈博弈的存在,那么,很多策略可以更加激进,我的策略也不会这么谨慎了。
最近在较高级别的论坛上,有一个观点,就是尽快推动农村宅基地入市,破除双轨制。
并且认为宅基地入市买卖可以一定程度帮助农村人口脱贫。
当然这是个别人的观点,在此做个探讨。
个人认为,从本轮博弈的角度,或者说立体式经济战争的角度来考虑,结合我国现状,农村宅基地,暂时不宜入市。
理由是:
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其中多数为打工人口,打工人口中多数为临时工,这些人一旦遇到经济的波动,很可能会回到乡村生活,如果那个时候宅基地已经卖了,将会形成一个不好解决的群体。那将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没必要冒险。再说也没多少钱,败家子多的是,很快败完了,怎么办?再说大家都知道一个问题,就是钱少的时候少花钱多的时候多花,哪怕一个月几万几十万,想花的话也是很快就花完的。有些地区的老百姓比较穷,如果宅基地能卖个十万几十万的,他可能觉得是个天文数字,好像这辈子吃利息都吃不完似的,实则并非如此,因此国家有必要替这部分人把关,以免他们陷入无房可住的境地。
这部分农村人口就算是把宅基地卖了,也不可能脱贫,只能说是把属于子孙的财富,他自己花了,这部分农村人口如果有才华,那他早都可以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是有很多农村人口发财了致富了吗?
为什么非要盯着宅基地这一块最根本的根据地呢?
就算有人急着拿这块宅基地卖了,或者抵押了去创业,从创业成功率的角度来说,这么多亿的农民里,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具备较高的眼界和游历,具备成熟的做生意创业的本领,具有成熟的创业可成功的项目的人有多少呢?
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国家很多农村在深山老林里非常偏僻的地方,从发达国家的眼光来看,非常类似于,我们看非洲有些十分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他们住着非常简陋的土房子,吃着非常简单的饭菜,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家谦虚的反观一下咱们自己的农村,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我们十分客观的做一个评价:
是否很相似?土房子还很多。
让这些非洲土著一样的中国农村人口,去把自己的老宅基地卖了,去做生意去创业,不是害人吗?
这仿佛像鼓励一个根本不会游泳的人去游泳、参加游泳比赛一样!
你是想让他死,还是想让他赢呢?
留着这块儿古老的宅基地,那些年轻有文化、有勇气的人去创业,不是更有底气吗?最起码他还有一个自留地,将来可以回来,我记得费翔有一首歌叫做《故乡的云》,https://music.163.com/#/song?id=83010&autoplay=true&market=baiduhd
- “归来吧
- 归来哟
- 浪迹天涯
- 的游子。”
- 老宅,那是多少人在外拼搏之后,能够回乡的港湾;
- 那是多少人前进路上,休息的地方!
- 那里有乡亲们的欢声笑语,有儿时同伴的问候,有庄严的祖坟,有挂满牌匾的祠堂,昭示着前辈的艰辛和光荣!那种质朴的、古老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精神,那种耕读进取、自强不息的勤奋,将继续激励着你或者你的子孙,继续向前!
- 挫折不算什么,失败不算什么,有多少人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呢?有多少人是第1次就成功的呢?起码还有块宅基地。
- 就这么一块宅基地,把它卖了得那点钱,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充其量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一锤子买卖!
- 可以引以为戒的是,许许多多的城中村的村民,他们确实曾经得到过一笔补偿款,但是除了非常有计划和非常能干的以外,有一部分已经处于失业和没有钱的状态。他们当初很多买了好车,但是几年后,车就旧了。勤劳的,会做的,日子过的很好;
- 懒惰的,不会规划的,日子无聊而艰难。
- 在此我非常赞赏这样一种模式,例如杭州有一些城中村,他们的领头人非常的聪明,村民也非常的具有集体智慧,他们只卖其中的一部分地,而一部分地他们自己集资盖楼,盖的高楼大厦,用作市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出租,这样有收入每年年底村民们都有分红。
- 我也有朋友在杭州的这些城中村,有些城中村原村民每户一年可以分10万左右,有些城中村一年只能分到几千块。
- 如果除了住宅,其他全部卖掉的话,是无法应对变数的。
- 城中村毕竟是有限的,中国数亿农民在家乡的老宅就算入市,也卖不掉,卖掉也卖不出高价。
- 从人口比例来说,那么多农民,有多大比例的城里人会去买农村宅基地?
- 如果放开宅基地的买卖,结果恐怕是如此:
- 全国大部分农民不会卖、也卖不出去宅基地。越穷的农村越没人去买宅基地,农村过于穷,说明周边城市也很穷,起码很一般。少数卖了以后,假设花完了没成功,家庭经济遇到问题了,
- 小则闹矛盾,想住回去,也就是反悔了,一旦反悔,啥招都有,不是放狗就是泼粪,看你咋办。上海曾报道有一人把房卖了以后很快花完了,看到楼价猛涨,后悔了,多次问中间人要钱,最后把中间人杀了;
- 大则全国此类卖了又没钱了的人汇总一下比如几千人、时间长了几万人,就形成了社会群体性问题,特别难以解决。
- 宅基地卖了以后很快一贫如洗。
- 宅基地交易放开后,农村赌博之风不要忽视,败家子热血上头赌了两把,对方要他宅基地,又是个事。不放开好很多,败家子无鸡可杀、无蛋可取,坏人们也不会盯着一些人设赌局、设假生意榨光一些老实头了。中国哪个乡村没几个游手好闲的,干的都是无本买卖!
- 不能把城里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法律观念和广大农村相提并论。
- 就是城市,也有很多根本不懂生意的,非常容易上当的。
- 中国的法治还远,只能说和以前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这里不是看不起农民兄弟,而是实事求是,目前我国处于一个时代大变革时期,手机上网后,广大深山老林的农民们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手机上显示出的天堂般的世界,那些美颜后的美女如云,他们以为是真的!城里车挤车,每辆都跟新的一样,农民兄弟们创业动力突然十足!也一时间难以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往往着急之下,真把能卖的都卖了,稀里糊涂也想全押上博一把!
- 其中不乏很憨厚的农村朋友,跟人猿泰山一样朴实,把宅基地一卖,买身西装一穿,兜里揣着十几万几十万巨款,到城里绕了一圈,没碰上骗子的算你好运,做生意十个有八个是赔的,有人曾说是5%是成功的,多数钱赔完了,往哪儿回?
- 生意,是需要经验的,很多经验是钱买出来的,也就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实践中,一个靠最后的老本宅基地钱开始第一笔生意的新人,成功率有多少?
- 我去过全国很多农村,带兵多年,大部分是农村兵,即便是现在,即便是浙江,还有很多老宅是土墙。部分人在城里买了房,老宅还留着。
- 我们国家在英明的党中央带领下,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毕竟家大业大人口多底子薄,只能是如伟人邓小平所说: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 ———在中国这个农民人口巨大的国家,盲目的放开广大农村宅基地的买卖,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个人认为,尤其当本轮激烈的经济博弈到高潮的阶段,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经济不景气的现象,那个时候将会出现大量的返乡农民,宅基地是他们最后的根据地。
- 国家应当予以保留,非常有利于抵御本轮经济的大博弈。
- 国家应该保护那些憨厚的农民兄弟,使他们不得不量力而行。
- 我在演讲或讲课中,经常给大家出这么个点子:遇到股市不景气的阶段,或者是快见顶了,有些投资者管不住自己的手,总想买股票,生怕钱生锈,希望自己的钱时时刻刻在滚动、在赚钱,这个时候很容易手指头一动,把钱划入证券账户,大盘连涨三天,不知不觉满仓了!后果很严重。这时不如把账户密码交给你老婆,或者你爸妈。
-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在这行那么久,深知很多投资者的一个常见毛病:管不住自己的手。
- 农村宅基地也是一个道理,同一种心态。国家应该帮这部分管不住自己的人把住关口。
- 一块宅基地脱不了贫,个别现象不是国家层面的追求,我国已经在农村脱贫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努力,是统筹规划的,脱贫更应该的是需要知识脱贫,科技脱贫,从根本上脱贫,集体脱贫;
- 任何根本性的脱贫,绝对不是靠一笔并不大的钱,何况是自己的宅子。
- 这一点我相信,不论是钱多钱少的人,都是认同的。
- 尽管有极少数人是因为一笔不多的钱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而发家致富的,但是第1笔投资往往是失败的,这是一种规律;而有文化,有本领的那批人,往往可以通过个人其他方向的努力而赚取得这第1笔资金,乃至第二笔、第三笔,直至成功!
- 如果没有本领,以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知识以及各项本领,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就算是把宅基地卖了,得到了一笔钱也会以失败告终。
- 需要小心一个逻辑陷阱:
- 利用城市房价的上涨,诱导村民贱卖宅基地,去交首付。
- 中国楼市不可能一直涨,抛开涨价升值所得,如果按房价\工资之比;或者买房投入和出租回收周期,在国际上已经是虚高了。
- 一旦到了见顶那一天,仿佛击鼓传花,最后才买进去的人必然会遭到重创。
- 个人买不买房当然是自由的,但是国家必然会全局考虑。
- 如果有人想把宅基地卖了,然后到城里买一套楼房的首付,实际上是划不来,农村独门独户就跟别墅一样,空气还好,没雾霾没污染,许多城里人还求之不得,农村人却急着想把它卖了,何必呢?
- 对于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围城现象吧,但是我相信绝大部分农村人稍微稳当一点的都不会这么考虑,你再有本事,再有什么计划,无论如何也没有必要把宅基地卖了!
- 如果是为了城市楼市升值快而卖宅基地买首付,那有一部分人必然会赶上那个大顶,认贷不认房,到时候没地方哭。对此的逻辑我多次阐述,不得不防,此处不展开。
- 对于国家来说,在宅基地的问题上没必要冒险,国家势必是科学统筹考虑,中国的精英,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足够多了,没有必要把这么庞大的,在竞争中根本毫无优势可言的巨大人口,拖入滚滚的竞争洪流之中。
-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入市的弊是远大于利的。
- 欲速则不达,这或许是一个较长时间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 我国有远见卓识的精英众多,比我强的比比皆是!请多批评指正。
- 本文观点仅供交流探讨,谢谢!
- 金甲
- 2019年8月23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