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好印象财经 |
巴菲特的接班人会是他的儿子吗?
中心思想:巴菲特为什么被称为“奥马哈先知”?因为巴菲特也是一位大趋势判断者,能够准确判断企业成长价值趋势和经济大环境,是巴菲特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大趋势研判必须涵盖价值增长趋势与资本市场运行大趋势,只懂其一的人无法传承巴菲特的投资精髓。
因此,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谁接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班人是否具备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而这一精髓绝非价值研究和一生持有这么简单。如果真的那么简单,现在的美国应该是“巴菲特”遍地了,何必如成龙选“成龙”般费尽心思?
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谁来接巴菲特的班,巴菲特的人生传奇都将成为地球投资史上永远的一道光芒!
奥马哈晚霞
今日吸引我的是这样一则消息:此前被认为是巴菲特接班人人选的大卫-索科尔(David
Sokol)突然宣布辞职,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周三美股盘后交易中下滑。
现年55岁的大卫-索科尔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功劳卓著,声望日增,巴菲特的许多重大战略决策都有他的参与,已成功晋升为伯克希尔核心成员。
此前的2010年11月巴菲特提名39岁的对冲基金经理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在其退位后接替伯克希尔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一职。业界普遍认为,巴菲特此举表明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在继任者程序上设定好了轨迹。值得一提的是:从2005年成立至今年6月底,康布斯的基金只成长了28%。
一个是业绩优异,一个是业绩平平,可见世界第一股神选择接班人的思路的确与众不同。
巴菲特的另一位候选接班人是他的儿子,2009年巴菲特把公司董事长位置给了他的儿子。有观点认为巴菲特选儿子的原因是,这个公司的文化是很特别的,他需要完整的传承。让他的儿子接班,其实是对他文化的接替。很多员工比他儿子更懂得公司的文化,但他儿子是一个符号。
金甲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谁接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班人是否具备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而这一精髓绝非价值研究和一生持有这么简单。
关于巴菲特是如何先研究价值、再把握趋势,选择介入时机的?
这套方法如何运用在今年跌宕起伏的中国股市?
我们4月12日相约在浙大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一起深入探讨。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篇美文,作者是梁冬: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美国,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经过了三藩市、凤凰城两次转机后,我到达了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
到了奥马哈,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不该学巴菲特炒股票。以前有人讨论中国要不要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现在看来,不应该学习巴菲特投资有两个原因:第一,巴菲特拥有他所投资公司的一部分,他的观念可以影响这些公司。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奥马哈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小城镇。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当地人非常淳朴。
在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一个人才可以沉得下来。而巴菲特大部分时间就生活在那样一个地方。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一个浮躁的磁场中,很多负面频率在影响我们。我们在深圳谈股票,在北京谈国家大事,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场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沉不下来。自然,我们也无法用巴菲特的投资观来炒股票。
在软银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杨东的一篇文章中,他说:“巴菲特一贯用朴素直接的方式投资,最近读他的《滚雪球》,忽然发现一个几乎没有被污染的商业天才在用近乎本能的方式投资。”
这里讲到“没有被污染的商业天才”,和我对奥马哈的体会很一致。最近,我在中国的一些二三线城市出差时,到处都能遇到很激动、很兴奋的人,他们很想走出小城镇。而在奥马哈,我感觉到了一种宁静。或许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巴菲特,是因为他常年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他几乎不需要考虑人际关系或物价上涨等很细致的问题,他的公司也只有十几个人。或许正是那里没有被污染的大环境才造就了投资天才巴菲特。
同气相求,在那样的物理空间,才有那样的心理架构,可以持一只股票几十年。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学习巴菲特,而应该在中国做当下应该做的事。
22万美元的巴菲特“邻居之家”
奥马哈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巴菲特住在哪里,他把我们带到了巴菲特的房子附近。那是座很普通的美国式别墅,房子外面停着巴菲特那辆很小很破旧的道奇汽车。就在离巴菲特家几十米外的一座别墅正在挂牌出售,售价仅22万美元。反观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让人觉得相当恐怖。
图注:巴菲特家附近的房子售价22.9万美元。
我想,倘若能和几个朋友把这个房子买下来,用来出租。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将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概念叫做“与巴菲特做一周邻居”,让你可以和巴菲特享受同一个宇宙夹角的能量,站在巴菲特的世界观感受整个世界的变化,说不定去扔垃圾时还能遇到同样提着垃圾的巴菲特。况且之前的新闻说和巴菲特吃一顿饭也要65万美金。
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就好像是“纵贯线”演唱会,3.5万人呆在一个巨大的场馆。而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坐在台上,从早到晚几乎不休息地回答台下的问题。
在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我看到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可能持有巴菲特的股票一辈子了。在那里,我看到了信任的价值。我想,在我们的周遭,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一些人,能如此相信另外一些人,同时,这种信任还能转换成一种社会财富。
在股东大会上,和我们一起排队进场的人中,不乏掌握几百亿财产的投行巨头。但是所有人都是从早上六点开始便规矩地排队。我在这里看不到特权的力量。而在中国,演唱会里总有人可以特殊进入,也总会有开着某种车的人横冲直撞。在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所有人都要排队。
走向世袭的美国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很值钱,从几十块涨到20万美元一股。很多人会担心一个问题,巴菲特年纪大了,公司价值来自于可持续性,当巴菲特退休了,如何让这家公司可持续发展?
巴菲特今年把他公司董事长位置给了他的儿子。他儿子在生意上被外界评价不怎么开窍。坊间流传:为什么巴菲特要把他的钱捐给比尔·盖茨的基金会,让比尔·盖茨加入了巴菲特的公司的董事会,而比尔盖茨则说他要一辈子在这家公司打工?这其实是某种程度的联姻。巴菲特想找一个人,够聪明,够有钱,于是就找到了比尔·盖茨。巴菲特把自己的钱给了比尔·盖茨的公益基金会,而让比尔·盖茨协助他儿子来管理他的事业。其实巴菲特是把他400亿元的股票给了盖茨的基金会,如果盖茨不好好帮助巴菲特经营公司,这400亿可能就会缩水,这或许也是一种“绑架”。
有本书,说美国是“走向世袭的美国”。虽然美国表面民主,但其实也有某种世袭。仔细想,巴菲特选的接班人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他做了很好的制度安排,他的儿子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是如果他选了另外一个人,比尔·盖茨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
在商业史上也有这样的事情,好像是一个很不争气的儿子,被迫接受这个位置,反而经营得很好。IBM的老Walson让他的儿子接班,他儿子很软弱又爱玩,但是后来他进入了这个角色后,像是变了一个人。而IBM恰恰因为小Walson做一些大胆的商业尝试,让当年卖磅秤、切奶酪机和打卡机的IBM公司变成了今天的计算机行业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