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暴秘方之二——逃避不是办法

(2013-01-14 10:30:32)
标签:

冲突

压抑

逃避

沟通

镇暴

分类: 情商学院

 镇暴秘方之二——逃避不是办法

张怡筠

镇暴秘方之二——逃避不是办法

压抑型的改进之道

    阿明平时说话慢里斯条的,从不见他对谁脸红脖子粗的发过脾气,即使遇上不讲理的人,气得脸都白了,他也从不出言不逊,顶多一声不吭的起身离去。

        但是阿明的父母和女朋友却都受不了他这种个性。

        爸妈说:“每次说他两句,他就站起来走掉,好像不把我们做父母的放在眼里似的,

    真气人!”

        女朋友也有话说:“每次问他什么,他都不吭不哈的,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有时实在憋不过了,对他大吼,他却面无表情的瞪着我,然后转身离去,我就觉得自己

    好像白痴,一点也不受到重视,真受不了他!”

 

正视问题,面对冲突

       压抑型的人不将愤怒直接发泄,因为他们认为:“生气、愤怒都是值得羞愧的事,自

    己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可以乱发脾气?”所以拼命压抑自己的怒气。

        而你一定也有看过,有许多压抑型的人在不高兴的时候,会采取离开现场的方式,避

    免正面冲突,心想等双方的气头过了,冷静下来再说。

        这方法听起来好像挺有风度的,而且“多说多错,不说不错”。我要是走人,不发一

    语不会出错吧!但如果再仔细思忖一下,这遁逃法真的万无一失吗?也许并不尽然。

        我们以为不说话,就可以避免沟通上的冲突,事实上大大不然!因为即使一言不发,

    我们仍在进行沟通,因为你我的肢体语言,已经明确的传达了自己的态度。

        像例子中,阿明在家人火冒三丈的时候,却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场,此时家人的感觉,

    并不全然是“他真明理,想给双方冷静下来的时间。”相反的,在大多数时候,他们觉得

    他似乎是在向他们宣告:“你们根本不屑一谈!”,同时还有着:“我很生气,我不想和

    你们说话!”意味,令留下的一方一下子手足无措,而且感到对方“不屑一顾”的耻辱,

    因而受到了伤害,反而更容易生气。

        有许多夫妇在争吵时,如果有一方突然起身,用力的甩门而去,这种短暂的逃避并没

    解决彼此的冲突,只是将问题延后,甚至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

        专家们的研究显示,许多人在离去的当时,或许庆幸自己避免了一场风暴,但事后再

    与对方见面时,因为已事过境迁,所以很难再旧事重提,找寻解决之道,往往会导致问题

    悬而未决,事后容易重蹈覆辙。再加上,如果逃避现场时,并不是在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

    下,那不但没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遁逃不是上策,事实上,EQ高手应该是要勇于面对冲突的。

        所以如果你也习惯掉头就走,请按捺着暂且留步,开始训练自己在发生问题的当下,

    能慢慢拉长待在现场的时间,每次增加一些,由原先的两秒改为一分钟、五分钟、乃至

    十分钟,加强自己面对冲突现场的功力。

        在这段时间当中,可采取前面提过的“数颜色法”,去辨识一下周遭景物的颜色以保

    持冷静;要不利用“肌肉视察法”来放松紧绷的身体,以恢复理性;或者不断提醒自己:

    离开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问题仍然存在,与其不理性的离去不如留下,好好正视问题,

    与对方理性的沟通,或许更好。

        更何况一如前些章节所言,忍气吞声久了,很容易会造成自己身体上的不适,那可就

    大大的划不来了呢。

        因此,如果你是个愤于抽身的遁逃族,下回碰到令人不悦的场面时别忘了请先留步,

    也许你会找到比逃避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境想象练习法

        小凯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育的青春期,他觉得和父母之间的思想差距愈来愈大,尤其

讨厌他们老是以教训的口气说;“我告诉你,你该照我的话去做……”却从来不想了解他

的想法和看法。

        所以当父母一开始唠叨,他就觉得烦死了,只想让他们赶紧闭嘴,因此他先是采取消

    极的对抗法——“有听没有见”。而且一问三不知。但久了随着爸妈的教训愈来愈起劲,

    他再也忍不住,于是鼓起勇气大吼一声:

        “我受不了了,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我!”

        然后气呼呼的冲出家去,跳上摩托车呼啸而去,留下愣在当场的父母相视无言,心中

    又气又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不是也常像小凯这样一走了之呢?

        我们曾在前面说过,逃避现场其实不是最好的情绪处理方法,除了前面所提的,可用

    “数颜色”及“肌肉视察”等方法,来恢复智商及冷静,以延长在现场的时间。此外,还

    可以应用“情境想象法”作自我练习。

        其中的秘诀,在于做个冷静的思考:“如果下次我遇到同样的情况,我希望以什么方

    式处理?”

        也许下回当父母说:“你为什么不照着我的话去做呢?”你希望自己的做法是,不要

    立刻跑掉,而能冷静的回答对方:“没错!我们的想法确实有些差距,可是我已经够大,

    该让我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了。”

        在想好了剧本之后,这时就可不断在脑海中,反复练习自己预定的回答,知道很熟为

    止,就好似在上演“大脑舞台剧”一般。

        这么一来,在下次发生同样情况时,就能立即阻止自己,采取旧有的逃走模式,而改

    以熟悉并熟练的新做法,来做出更完美的演出,让自己满意。

        孰能生巧,事前的练习会减少当下的无措感,所以请多多利用“情境想象法”。

 

转移型的改进之道

       对于不愿乱发脾气,而习惯是将对别人的不满,用合理化的方法转移到社会、国家等

    抽象目标的“转移型”的人,有些人也许认为他们是善良仁慈的代表。然而,要是因此情

    绪未能得以抒发,久积体内,就会产生“身心症”,受苦的仍是自己,要改善这种情况,

    适当的纾解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纾解的方法,可以从质疑自己的偏执想法着手。

        自己的仁慈是否因为太过害怕冲突的结果?此时不妨向自己尊重的朋友及长辈请教,

    他们为何认为:“人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可全归咎于社会、国家。”或者,他们为

    何这么想:“不论如何,一个人都不可以犯罪,伤害别人。”

    除了学习他们对于是非的看法外,也可顺便请教对方处理情绪的方法。例如:大声歌

唱、打球、槌沙包袋等,当你知道该如何做情绪的善后工作时,也许心中的恐惧就因此解

除,而能有勇气正视问题的真正关键,不会再阿Q了。 

 

✿ 此文节选自《张怡筠谈优质情绪》(作者:张怡筠;希代书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2013张博士情商成长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3情商讲师培训TTT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3张博士青少年情商夏令营最新课程信息

张怡筠博士新浪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