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大狂飙
张怡筠

清早,老婆甜蜜地亲吻你一下,轻柔地对你道声:“早安,该起床了!”哇!睡眼惺忪的你顿时觉得身心舒畅,爽呆了!
上班途中,遇上大塞车,你夹在车阵当中进退不得,眼看快迟到了,已经心急如焚,后面的车子还不识相地拼命按喇叭,你气急败坏地探出头向后望,却见后面那部车的驾驶居然冲着大骂三字经,你只觉得一下子血液全冲向脑门,气得快要爆炸!
这“爽”、这“气”,就是我们情绪。
情绪ABC
人有很多种情绪,如果我们仔细回想自己高兴时的感觉,会发现显然是完全不同的。
“情绪”到底是什么?
以心理学上的定义来说,情绪是“人对于自我需要或目的之情况所产生出的反应。”
而完整地来说,情绪包括:(1)生理变化;(2)主观感觉;(3)表情;(4)行为
冲动四方面。
让我们来进一步地了解这个概念。
以上述的第二个例子而言,当被人辱骂时,我们的身体马上会产生血液加速、心跳加
快、呼吸急促……等现象,这就是情绪的生理变化部分。
这时你会感到自己非常不悦,而觉得“我生气了”,这种主观的感觉,就是情绪的第
二部分。
接着很自然的,你发现自己的脸部及身体产生表情与动作,像眉毛紧皱、嘴角下垂、
拳头紧握、肌肉紧绷……等,这些表情变化非常明显,可以一眼看出,所以我们常说可以
经由察言观色,来看出情绪的变化,这是属于情绪的第三部分。
再接下来,你可能会有想打人、想摔东西等念头,这也就是情绪的第四部分——“行
为冲动”。
这四部分完整地呈现一个人的情绪全貌,所以真正而言,情绪不光只是一般人认为的
“主观的感觉”而已,还包括了生理变化、表情及行为冲动等三个成分。
那么,到底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而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生气,或“感到”兴奋呢?
最早有位心理学家詹姆士(W. Jamee)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辨识不同的情绪,是因
为每种情绪都有特殊的生理模式。
例如:生气时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所以当我们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例如“有
人骂我白痴”),生理立即产生变化,然后大脑辨识这些生理上的改变,由心跳、血压的
特征,而得知其符合“生气”的生理模式,因此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生气了。
又例如在海边游泳,一转身看到鲨鱼,我们的肾上腺素立即分泌激增、心跳随之加速
等等,大脑于是作出判断:我们处于“害怕”的情绪当中。
换句话说,情绪是藉由不同生理变化所区分出的感觉。
这样的看法,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些心理学者们将一种无害的放射性液体,注射入一些受试
者的体内,等其随血液遍布全身且为细胞吸收后,追踪其变化,看看大脑在悲伤及快乐两
种情绪时的反应是否真有不同。
结果发现当悲伤时,大脑中的丘脑、下视丘及扣带回等部位的活动特别剧烈;反之,
在快乐时,大脑皮质部位的中间及前方的活动力减弱。
所以,认为情绪与特定生理反应有关的想法,至少得到了一部分的证实。
就因为生理状况会随着情绪而起变化,因此有了“测谎器”的发明(相信许多太太都
希望能在门口放上一部这机器,好测试一下夜不归营的老公,到底有没有说实话)。
它的原理,就是运用当我们因说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时,生理会随之不由自主的
产生变化之情况,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老实话。
但这种看法后来经过许多研究,逐渐有些人不以为然,因为相关的研究发现有一些负
面情绪,例如:害怕、愤怒及悲伤,三者所产生的生理想象相当类似,都是心跳加快、血
流加速、呼吸急促,而不易区分。
因此另一些学者们认为,大脑如果只对生理现象作辨识工作的话,将不易分辨到底是
愤怒,或是害怕、悲伤,由此可见,我们必定还需要自动自发一点,主动地去解释这个外
在刺激的意义。
例如:我们看到走廊的那头冒出火花,在眼睛看到火的那一刹那,视象进入大脑,接
着,开始肌肉紧绷、心跳加快,同时也展开对当下情况做分析的作业。
比方说看到大家都在跑,你的大脑经过评估:这代表有危险了!因而会产生出害怕的
情绪来;但如果发现来来往往的人都毫不以为意,于是会作出其他的结论:“也许是在烧
金纸拜佛吧?”就不会穷紧张了。
所以最合理的结论,应该是如此的:情绪的产生除了靠生理反应的辨识外,另外也加
上了人为的主观思考及判读,才能做出完整的解读。
*此文节选自《张怡筠谈优质情绪》(作者:张怡筠;希代书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2012情商讲师培训TTT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2张博士情商成长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2张博士青少年情商夏令营最新课程信息
张怡筠博士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