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错评桃花诗》读后感(作者:宣沐研)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沈括错评桃花诗》读后感
作者:宣沐研
今天我在马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习了一篇名叫《沈括错评桃花诗》的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宋朝的科学家沈括读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时,他就觉得这首诗写的“芳菲尽”和“始盛开”是十分矛盾,认为白居易的诗是错误的。后来有一次沈括亲自到山上去考察,居然看到了一个奇景,正值四月山下众华凋谢,而山顶却是满园春色。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白居易写的并没有错,而是自己没有亲眼看到就判断他写错了。
想想如果当时沈括并没有到山上来考察。那么他就有可能一直误认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是错的。这也就说明:凡是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也有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那就是在我小的时候,那时候我最愿意玩蚂蚁了,但从来没有想过蚂蚁到底有多大力气,有一次妈妈问我:“你认为一只蚂蚁能搬动一块肉吗?”
我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认为那肯定不能!蚂蚁那么小,而肉却那么大,肯定是搬不动的。”
有一天,我们全家在楼下吃烤肉,不小心掉下一块肉还有虾壳,突然我发现地上的那块肉正在缓缓往洞穴里移动,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蚂蚁。我惊呆了,原来它在搬那块肉啊!那块肉要比小蚂蚁大好几十倍,它居然真的给移动走了,我这才知道原来一只小蚂蚁有那么大的力气呢!这回我终于相信了。
无论是阅读《沈括错评桃花诗》的故事,还是自己的亲眼看到“大力士”的蚂蚁,这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是都要亲身经历了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五小学四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