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味艺术 |
最难的是把这部电影看完。很多朋友说就一个男导演和一个女演员在房间里唠叨,讲了半天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困了睡了,后来就不知道了。好在我给那个网名叫“美丽欣世界”的朋友一说我的感受,她马上重看,结果就是不同,她说看出味道了,很精彩!
“你知道光和光怎么打招呼吗?——最黑的地方见!”哈哈,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总算缓过劲来,一场五六七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对话终于有了些许的共同点。在此之前的一个半小时,可以说导演和演员的对话,简直不亚于一场激烈的战场谈判!确切地说是两代人之间的一次激烈的思想冲撞!是新一代的真诚率性和老一代的卑琐坚强的一次较量!本来,年轻的女演员不想接着拍后面的电视剧了,觉得太假,而中年男导演想劝她来的,结果,他们的层层唠叨,层层推进,层层进逼,男导演在真实的内心袒露后反而想放弃,女演员则反过来想坚持拍下去...最终电视剧继续拍,一切继续进行,以80年代的观念主宰了剩下的一切...
一夜之间,局面发生了逆转--在房间里,80年代的女演员主宰了一夜;而在窗外,也许社会的局面也在发生着类似的转变,那些出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甚至在一夜之间已经变得开始主宰这个世界的许多方面,只是我们不愿意察觉或者没有察觉,就象电影的结尾一样,天亮了,一切好象都没有改变,但我们的心里已经变得快乐而自信了...
所以,这就是王朔的良心。他知道,社会的变化已经使80年代的这一批年轻人有了更大的人生空间。他承认了这种进步,承认得很深刻,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狭隘,有的是宽厚温醇的坦然...
男导演刚开始说:“平常大家都装...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听上去很有道理,多世故啊!)
“没人要看真正的你,就是要看演出来的你。”(简直有点语重心长的味道,好象很深刻!)
后来,他不得不承认:“我不光是忽悠了你,我是先忽悠了我自己,然后再忽悠每个人!”(他不是不明白,是生活的无奈让他选择了这样的做法)
关于拍这部戏的目的,导演最终讲出了心里话:“千万别同情我,我是算过帐来的,我在这里是有好处的...为我自己挣钱,买房子,买车子,过好日子...”(他知道大家都这么做,为了个人的好处而设计一个赚钱的故事,可以把观众当傻瓜,阴暗的内心,卑微的私欲!)
而女演员呢,一开始就说讨厌自己,不想演的这么假。
她说:“观众里有明白的。我就不想把观众当成傻冒。把别人当傻冒的人自己才是傻冒呢!”(她要真实地活着,不做傻冒,也不认为别人傻!关键是她不把观众当傻瓜.)
她说导演:“不要老是一副与天下人为敌的样子。你就是一善良的穷人,有时候想装大款,有时候善良得过头了。”(两代人的生活态度截然不同!)
最后对导演说:“我真同情你!我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你呢,你不干(这个),你干什么去啊?”导演无奈地说:“我去睡,一直睡到在苍穹中醒来...”女演员坏笑地说:“醒得跟鬼似的!”哈哈哈,大家都笑了...(两种生存状态,两种自信,两种自我的表达,最终妥协和谅解!)
驾驭这样一部完全靠对话(基本上是两人对话)进行100分钟的电影,确实考验了徐静蕾的才情!一个房间,一个男导演,一个女演员,不停地唠叨啊唠叨...几乎没有情节,几乎没有故事,几乎没有环境的变化...这么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独特创新价值的影片,就在年轻的徐静蕾手上完成了。她既做演员又做导演,在个人表演上秉承一贯老道的演技和真纯的韵味,在导演手法上继续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婉,精湛而多彩!
有几处精彩的对白不能不拿出来欣赏——
男导演说自己说别人的时候有太多的恶意和挖苦,经常容易仇视一件事!这是那一代人的典型特征,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的时候,女演员突然发问:
“你不会觉得没有恶意就没有力量吧?”——多么拷问灵魂的一句问话!这时候男导演承认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代人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感觉。
“少一点代表正义的口气,你就不行了?”——当女演员第二次发问的时候,男导演苦笑不已:“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一笑别人就觉得我有恶意,一有恶意就好象跟正义很熟,有时候分明很不正义。”(精彩的调侃,深刻的含义:新一代的犀利和敏感,老一代的酸涩和无奈...)
所以,女演员才同情男导演。为什么,因为女演员认为:
“我就是觉得大家都不傻,所以才演不下去了。”(心里面的观众是真实的,态度也是真诚的.)
“我没有标准,没有想法,我想干吗就干吗,我不高兴了我不想干了就不干了。”(生活态度自信而随意)
“要得是这种庸俗(只庸俗自己),不是你那种庸俗,把国家、历史拿来庸俗。”(真实的自己,严肃的批判!)
“你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自我认知的两代差异)
“你成功了,你特成功,你太成功了,然后呢?”(人生态度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年轻一代的看法!在他们面前,要说服茅抗抗上大学真的很难,要说服韩寒不赛车更不可思议。
所以,王朔是智慧的,徐静蕾是清醒的,而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