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要小费的秃鹰(上)

(2006-10-18 10:37:36)

小费的英文“tip”呈现为今天这种含义,可能是在17世纪的时候。而且,该字典对小费一词形容得贴切极了,说它是“一种无赖们使用的行话”。大概是经过一两个世纪的洗礼,真不知道怎么会像今天这样,这词儿居然变得高尚起来了,给小费的事也变得无法回避了。

 

 

 

  几乎没有哪一天不是这样的:在人们喜欢称之为文明的城市社会里,我们动辄被抢——不是那种常见的肢体暴力,只不过是小抢劫,并且完全合法。但是不管怎样,这就是抢劫。我说的是,一只空空的、讨要东西的手猛地向我们伸过来,我们就得乖乖地塞一把钱到这只手里。

 

  世间许多曾经令人愉快的、古老的习俗,后来竟被社会进步和富裕扭曲得面目全非。其中扭曲得最厉害的当属小费一事了。这在以前是为了感谢别人额外付出的努力和关照时,偶尔特别给予的奖赏,但现在变成了驱之不散、不断困扰你的义务。那些索要小费的人,以奴颜卑膝之姿,行敲诈勒索之实。他们还分不同的等级,从小吃店到四星级大饭店,再到一路上不计其数的经停站,比比皆是。

 

  这名词的起源既有趣又发人深省。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说法,小费的英文“tip”呈现为今天这种含义,可能是在17世纪的时候。而且,该字典对小费一词形容得贴切极了,说它是“一种无赖们使用的行话”。大概是经过一两个世纪的洗礼,真不知道怎么会像今天这样,这词儿居然变得高尚起来了,给小费的事也变得无法回避了。

 

  如今,死要小费的秃鹰无处不在。以法国为例,如果有人一头冲进某个公厕急着要解脱一下,很可能会撞见一个脸上长着胡须的肥硕婆娘,对他怒目而视。在那女人面前有个小碟,零星撒了几个铜板以为暗示。如厕人若没有为她多添些收获,便会听见一阵嘟嘟嚷嚷的诅咒,搞不好还会扫过来一记湿拖把,作为临别赠礼。在法国,你只有付了钱才可以撒尿的。

 

  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会为了明明已经结清的餐饮或服务,额外多预备一笔费用呢?又是什么原因叫我们以没完没了的慷慨来对待那些常常蛮横又马虎的人呢?这绝非我们付小费的本意。小费报答的是超乎本分之外的服务。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为了博得小费黑手党的爱戴,而乐见把正当用途的钱花在他们身上,以换得那个用两秒钟的抽搐冒充的微笑?抑或我们全都有一副乐善好施的心肠,以帮助不幸的人为乐,并为了表达些许人类的恻隐之心,而偷偷折些纸币塞给他们?

 

  不是,绝对不是。慈悲和它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给人小费,是因为我们觉得,不管是什么缘故,我们总归要给。如果不给,反而会惹出难堪或更糟的情况,到头来还是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其中有许多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心照不宣的威胁。以下是有关小费及其动机的分析和评论,我们从中可窥其一斑。

  

  给小费以防万一

 

  管理停车场的那个人,正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你的新车。“这车不错嘛,” 他说,“你放心,我们会小心照看的。”

  (话外有音:你还想看见你的轮毂罩吧?你想车子被划?保险杆被撞?车内音响被偷?)

 

  他当然会好好照顾你的车子——只要你事先向他表明,你回来取车的时候也会好好照顾他一下就行。但是,和在你那舒适惬意、管理良好的公寓大厦里,每年圣诞节都会上演的集体勒索相比,这不过是业余的把戏罢了。像门房、住在锅炉房的管理员、收垃圾的工人,维修人员——他们全都会一齐上阵,共襄盛举。但见他们个个眉开眼笑的,一团和气,对那个装得鼓鼓的信封也满怀着期待。如果你知道怎样对你才有好处,那就给他们包几个红包吧。否则,你就等着来年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乱子吧。

    

  给小费图个舒适

 

  在终于说动你的梦中佳人和你共进晚餐之后,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只需要在一家豪华大饭店订位就可以了。再豪华的大饭店也有不值钱的座位,故意摆在厨房入口的门边,这样,你就能一边进餐,一边欣赏杯盘摔碎、厨子乱骂的噪音了。而且,你别指望服务会快一点,这已经是通行的惯例了:最接近厨房的桌子,一定是最后一个得到服务的。为了避开这几张桌子,就要在餐厅领班迎候你时,赶紧把钱准备好。这是后话了。

 

  共进晚餐之后,如果还要去夜总会的话,适用同一原则。除非你愿意整晚守在一个6英尺高的扩音器旁边,看着它以最高分贝大震特震。否则,你一进门就马上找个人——几乎任何一个人——给小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