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留下些什么”的思考
——入京两周年记
转眼入京已经两周年了,前几天受邀去上海为培训班做讲座,来不及留下些文字,于此谨作补记。
一年前,我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入京周年记》为题,记下了我入京一年中悲喜交加的感受,回顾了一年的生活、工作,得出了“一年,从理念上,认清了;从目标上,认定了;从感情上,融入了;从工作上,投入了;从信心上,也更有底气了”的结论。
回顾又过去的一年,在生活上是更有规律了,每天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锻炼,快走成了我每天的功课,除了天气原因和出差,哪怕应酬也总想着把运动量补上。一年中,运动量也由原来的6500米,提高到7500米保底,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每月一次的回苏,看着小外孙女的渐渐长大,相机里每月的照片成了我闲暇时最喜欢翻看的内容,也为自己在小家伙成长的过程中没能搭上一把手而常有歉疚之心。好在太太在家也算是为我出了一分力,我一个人在外艰苦一些也就无所谓了。生活中,我这个在家从不干家务的人,现在调整心态,把打扫卫生当作锻炼身体,双休日学着做菜也觉得挺有意思,除了北京的气候太干燥,目前就已经开始“大宝天天见”了,还有空气质量实在太差外,基本上是都很适应的了。
在工作上,根据社的发展规划和我的工作计划,自然是按部就班地在进行。如果说前面过去的一年,我一是调查研究,摸清我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重点就放在抓规划的确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对重点工程的关注上。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根据发展规划和板块的调整,一是关注人才引进,尤其是需要尽快发展的板块的人员招聘,筛选材料、面谈到入职谈话;二是在加强管理上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特别是在流程的监控与顺畅上。要提高质量与效率,必须加强管理,强调服务,一切以保障生产的顺利和产品的质量为前提。一方面,我觉得几个重点板块队伍在形成、成效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队伍建设、科学管理还任重而道远。在第一次参加各部门的年终总结时我确实很欣赏这里的注重效率、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风格,去年参加年终总结的时候,我进一步提出了总结不仅仅是摆一摆做了什么,报一报具体的数据,更应该从数据的背后去思考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提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我们的员工和各级部门领导去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两整年了,我可以说对全社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我们的优势劣势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清晰了,在工作上,我介入得也更深了。与此同时,我也越发觉得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规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规划的实现、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队伍的建设,都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实现。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实现这样的规划和目标夯实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更明晰了我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的地方应该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靠的是人才,是队伍。加大优秀人才的招聘引进的力度,加大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花大力气在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上,这应该是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对部门领导工作的支持,对编辑业务的培训,对编辑待遇、业务、职称的关心,也就始终摆在我的视野和工作范畴之中。我因此希望,在清华工作的时间(有限的)里,我不能仅仅只是承担一个总编辑的日常管理工作——当然应该是认真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能留下一些好书,更重要更深远的应该是培养和留下一支能战善战的队伍。所以我内心也希望以此目标与我的同僚、同事们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