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韬奋基金会迁京暨第四届理事大会有感

(2011-12-20 06:52:28)
标签:

韬奋精神

基金会

出版

精品

杂谈

分类: 杂感

           参加韬奋基金会迁京暨第四届理事大会有感

   

    本月17日,周六,我应邀参加了韬奋基金会迁京暨第四届理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第三届理事会成员和韬奋家属以及在京的40家出版单位的负责人,第四届韬奋基金会理事候选人也参加了大会,他们基本上是各大出版集团的负责人,因此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邬书林等参加了大会,可见,总署领导对于这个基金会的重视。

    我作为5——10届韬奋奖获得者也被邀请出席了这个大会,我们大学出版社三个获得韬奋奖的除了上海的H社长没参加外,我与Z君都出席了大会。说实话,获得韬奋奖确实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就我所在的江苏省这样一个文化大省,获得此项荣誉的竟然连我在内10届中仅两人,大学出版社中也仅有三人,而恰恰因为此,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压力,正如我在我的博客的公告里所言“压力沉沉”。这也就成了我继续在出版领域里耕耘的主要动力,它就是始终让我在出版领域里不敢懈怠的主要原因。

    韬奋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典范,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寻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方向,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他对他的出版事业的真诚热情和极端负责的态度,就成了韬奋精神的核心。我们今天的出版人,之所以要学习韬奋精神,就是要以韬奋这种极端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在出版领域里耕耘。我过去是在这样努力地做,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但是努力地去做,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今天只身来到北京,还是为了自己能在出版领域继续干着自己所喜欢的事业。

    纪念韬奋,我们就应该多出精品,为我们这个时代多留下一些可以传世的东西。我们说的文化大繁荣一方面固然要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就是要看我们有多少那些比人长寿的力作留下来,而决不仅仅是品种、规模。我看着出席会议的各大集团的老总——当选第四届韬奋基金会的理事们,他们中有不少是上市公司的掌门人,不知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那种把股市上圈的钱用来去投资金融、房地产,而主业却连年滑坡,我想韬奋在地下也会为他们脸红的。我们惟有从自己做起,为我们今天的时代,为我们的出版社,也为我们自己,多留下一些值得后人提起的作品。因为我永远相信,出版的历史,永远是出版社出版精品力作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