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出版业发表的言论回顾(五)
13、正是读者的这种巨大的热情,引导着书市从销售起始→展销结合→零售火爆这一轮回演变的有趣现象的出现。这一演变是否是全国书市发展趋势的指向之一,业内人士正在思考这一问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书市无论向何方向转变,它作为读者期盼的盛大节日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改变了这一点,书市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
——《中国出版》2002.11
14、书业的暗流仍在涌动。因为书市主要是为了达到展示形象的目的,突出的宣传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书市最后各省的订货码洋便成了万人注目的焦点,码洋的年年攀高就成了铁定的事实。尤其从长春书市以来,书市结束后人们关注的是码洋排行榜,以致组委会最后的数字统计迟迟无法出台,各代表团相互观望,千方百计打听摸清他人码洋的上报数字以取得“主动”,而上报的数字则全凭代表团业务组长拍脑袋填报的。这样的数字,这样的排序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中国出版》2002.11
15、笔者仍记忆犹新。地区垄断、交换码洋也是书市涌动的暗流之一。各代表团严令本省书店订货码洋必须统一交由省级店或发行集团操作,这样各省之间以码洋相互交换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地区封锁、贸易壁垒。此外虚假广告、恶意炒作乃至模仿剽窃、跟风出版又在某种意义上催化了书市暗流的涌动。这种种现象说明中国书业的游戏规则还不规范,同时也是非市场化运作所致。
——《中国出版》2002.11
16、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中国、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是应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书会。各行各业都有这个节哪个节,读书人应该有自己的节日、自己的盛会,书业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节日、自己的盛会。既然是节日、是盛会,就不能只有买和卖、只有广告和销售。节日和盛会,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必羞羞答答地回避订货功能弱化这一现实,要树立办书市——不!是办“书会”——的新理念,我们就不会再耿耿于那种含有水分和泡沫的所谓订数和排行榜。让先进的文化理念成为我们办书会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我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出版》2002.11
17、五要充分发挥书会的社会功能。书会不仅是书业人的盛会,读书人的节日,而且应该是全社会的节日。书会不仅是书业和与书业有关的行业的盛会,它还应该充分调动、吸引各行各业的关注。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应该是书会的终极目标,而书会给举办地带来的巨大回报,就是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标志。
——《中国出版》2002.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