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数据能令人信服吗
据业内权威报纸报道,去年年底上市成功的辽宁出版传媒以自有资金整体收购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辽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评估”结果,以总金额2797.70万元人民币进行整体收购。
业内为辽宁出版传媒自成功上市后在兼并重组道路上的又一重大举措高兴、庆贺,认为这是他们整合资本再蓄势的成功运作。然而,大家都忽视了那样一个活生生的数据——2797.70万,三家出版社包括了在业内尚有著名度的辽宁少儿、春风文艺,这样的数字意味着三家出版社平均价格还不到933万元人民币。
我们完全可以提出疑问,这样的资产评估结果是如何出来的,国有资产是那样的不值钱吗?就春风文艺社一社,以它多年来的资产积累、人才积累、品牌积累,就是开出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也绝对是低的,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在业内招标,欢迎别的公司来竞标,我估计它的收购价格绝对会超过5000万,甚至更高!前不久的江西出版集团兼并中国和平出版社这样一家在业内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竟然也花费了江西出版集团9000万人民币!由此可知,这样的评估是否是真实的?是出于政治需要、长官意志还是主管部门的一时失手或者糊涂?
有了这样的资产评估,收购的公司只要一转手,就可以有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的利润率,哪怕我今天收购,明天就出售,其利润率之高也一定是匪夷所思的。难怪在其他领域里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实例,因此也就可得以证实了。好在今天收购的公司还是国有控股的公司,绝大部分的资产不过是从国家的这个仓库转移到了另外的一个仓库,从这个口袋转换到了另一个口袋而已(当然流失还是有的,其中有一小部分将作为政绩的奖励名正言顺地流出了),这样单纯的转移、转换就制造出了一个个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的神话,光环也就因此出现。试问,如果这样的转移,对象是一个私营企业集团,那意味着什么,恐怕就不是一个难解的趣味题了!
笔者呼吁,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冷静,不要人为地去制造什么神话;我们的操盘手们要务实,不要以为可以通过这样的捷径就可以获得那显耀光环的——即使有那也只是一时的;我们的媒体舆论要深思,不要为表面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作(其实有的也许是假动作)所迷惑,要看到它的背后,这样的舆论引导才有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