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腐败的风气何时能得到扼制

(2007-07-16 14:53:12)
标签:

出版

学术腐败

抄袭剽窃

感悟随笔

分类: 杂感
 

学术腐败的风气何时能得到扼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痛恨的是权力腐败和经济腐败,因为这与人民的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把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化为己有,他们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受人痛恨。学术上的腐败突出的表现就是抄袭剽窃,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占为己有,因此也遭到学术界的痛恨。

    在最近几年中,笔者连续发现几起抄袭剽窃本人研究成果的事件,而且几乎都是学生们发现向我举报的。一次是一个出版社的年轻编辑,几乎是全文抄袭了我的一篇关于大学出版方面的研究文章,被北京清华的学子发现,向我举报。结果杂志社与其交涉,该作者十分的恐慌,直接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够不追究她的责任。态度的诚恳,使我也无法出狠手,考虑到种种具体原因,我最后以“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作为托词,表示了不予追究的态度。

    可事隔不久,又有人举报,西北有个高校学报的编辑也是几乎全文抄袭了我一篇论编辑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的一篇文章,而且不仅发了一处,他还改换题目,连续在三个全国性的编辑出版杂志上发表了。我为此十分的恼火。很快“作者”给我来电话、来信,再三申述自己已经是快退休的人了,还没有评上正高职称,言下之意是“不得已”而为之。真的不知道这算是什么理由?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说,“你大人大量,就不要计较我了”。呜呼,比我年长的人都说出这样的话了,我还能有什么可好说的呢?我又如何下得了手去向他们的学校举报?那不是把人逼上绝路吗?于是,我就只好做一次“大人”了,所以也就“大量”了。事后几次,这位先生与我同出席一个会议,搞得他非常的不好意思,分大组讨论,恰恰又在一个组,而不巧的我还是召集人,真的是“冤家路窄”,其实我倒是无所谓了,既然已经“大量”了,自然也就不会提起了,倒是他放不开,终于请假“有事”要出去而没有来参加我召集的大组讨论了。

    令人气愤的是,今又有人举报,说这一期的《大学出版》(2007年第2期)上一篇署名对外经贸大学叫武齐的作者的文章《出版生态困境下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对策》是剽窃了我的文章。正好今天这份杂志到了,打开来一看,果然,这篇文章分两个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主体,分为四个小部分,好家伙,第一、第二两小部分是分别从我的《生龙活虎生力军》(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11.19)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抄的,更让人气愤的是,下面第三、第四小部分竟然一字不改、连标题都原封不动地从我2001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的《异军突起之后——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中照搬来了!其中有一个观点大学出版是高校学术研究中的“第三势力”我明明注明是我的同行同道好友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的,可他倒好,连同一起占为己有了!

    笔者惟有感叹,真的是世风日下。这次,我应该不能再心慈手软了,我要拍案而起了,不能因为我的“爱心”,让学术界腐败之风蔓延,让学术界因此蒙羞!联想笔者碰到的一个青年学子,在被问及文章主要观点表达中的问题时,无以为答,竟然说出了“某某的文章里就是这样写的啊”这样“天真”话语!学术界必须也要迅即高擎反腐败的大旗,荡涤这种污泥浊水,否则,将贻害子孙后代了!

    同时,我也想正告那些想参考我那几篇没有多少水准的所谓文章的时候,千万要注明是引用吴某人的,否则,尽管我那水准不高的拙作也许会给你蒙羞,但是我却还会认为你不尊重我本人呢。我的编辑出版专业类的文章大多在这里的博客上了,在你感到抄袭方便的同时,请你也记住,看到的人也多,举报的人当然也会不少的,所以,就别干傻事啦!

                                2007.07.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