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文凭值多少钱

(2007-04-04 08:26:20)
分类: 杂感

这样的文凭值多少钱

                      —— 悉全国政协委员、清华教授蔡继明言论有感

    据报道,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中国大多数官员的文凭“是混出来的”。

  广东《新快报》引述蔡继明说,相当数量已经获得和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党政干部,大都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职权,动用公款,在职混取研究生文凭。他们在入学考试中,或者名义上报考统招生,实际上参加单独考试,甚至根本未经考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在课程学习中,这些官员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由秘书代为听课。在学期考试中,又往往由秘书代考,或者根本不考,反正总有办法得到高分。至于毕业学位论文,天晓得有多少是领导干部独立完成的。

    蔡先生的言论并不是危言耸听,官员混文凭现象实在太普遍了。2004年10月,中组部等四部委经过两年的清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还有相当多的干部将培训班、进修班等非学历教育填写为学历教育,将在职教育学历填写为全日制教育学历;还有部分办学单位滥发学历、学位证书。就连某些身居高位的省部级官员也变成了硕士、甚至博士,令人怀疑他们在日理万机的同时,怎么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完成繁重的学位课程和论文。蔡继明披露的事实或许能够说明这些高官是如何获得高学位的。我以为,蔡先生的估计和分析还是极其保守的,笔者并不想夸大这样的事实,据本人——作为一个高校中人——的估计,干部的所谓硕士、博士文凭,说百分之百是混得来的,可能会冤枉了其中屈指可数的好同志,可是说百分之九十,就绝对有漏估的!

    干部中是这样,那么,在培养硕士、博士的高校中又怎样呢?那些为了要当博导的人,就千方百计要弄一顶博士桂冠戴戴,因为多少岁以内的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是当不了博导的。于是乎,本校的在职博士就应运而生了!外语考个一、二十分尚且不谈,究竟去读了几天书、听了几天课就只有天晓得了。学校为了自己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一批“博士”就这样“制造”出来了(笔者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这些“博士”学识的意思,也许其中确实不乏有才学之士,但是按照现在的培养模式,这样获得博士学历的方式是不敢苟同的,因为对于苦读十七八年才获得博士文凭的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蔡继明先生认为,干部“混学历”现象造成的种种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败坏了学术风气,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尊严;二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学位贬值、文凭贬值;三是抢占教育资源,排斥了真正的求学者;四是为平庸的上司披上学术的盛装,借以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下属晋升;五是左右逢源,在学者面前摆官架子,在同僚面前又充当学者。当然,无论是干部博士,还是教授博士,只有在一个地方,他们是不敢炫耀自己的学历和文凭的,那就是“培养”他们的母校,因为谁都知道这样的文凭是那里来的,谁都知道这样的学历值多少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