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稿:《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寻找本土、原创、鲜活、有意义的课程方案与实践故事

(2019-09-21 10:50:31)
标签:

教育

课改

中国教师报

文化

      《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面向广大学校和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长期征稿,有原创的、成熟的课程方案,有本土的、鲜活的校本课程案例,有深刻的、有意义的课程改革思考,请联系我们,或推荐、或自荐!

        有“真货”就亮出来吧!

        相关栏目设计如下:


     【一线动态】 以鲜活、生动的表达风格呈现学校最新的课改动态,作为课改主题微新闻呈现,每期3-4条,每条300-500字。


      【发现美好课程】 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有意义的课程探索,呈现校本建设的成果性、体现课程成果的实践性,每篇3500字左右;配发手记,1200字左右。

       主题征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本主题课程征集,主要围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构建的具有现代性的校本课程,强调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施的现实意义,落实课程育人的积极效能。


      【课程图纸】 细化学校课程的“施工图”,呈现学校某一门课程方案或区域某一类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由相关专家进行评析。3500字左右,配发图片。(分两种:校本课程作为一类课程而言,会有区域性的指导纲要;学校建设的校本课程规划,是课程方案。)


     【课程故事】 好课程中生长好故事,有故事的课程流动着成长的活力。在课程实施中,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一定发生过值得记录的事情。故事里的事,或许是学生的创造力带给教师的惊喜,或者是一次美丽的错误带给师生的启发……我们的想象有限,你们的故事精彩无限。2019年,让我们从讲好课程故事开始,挖掘过程育人价值。故事1600字,校长点评600字。


      【晒晒学习成果】 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的产品是成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育人物化”的显性色彩:美术课的文创、创客教育的“造物”、项目学习的自制图书……每个作品都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承载着学生的一段经历和体验。他们“生产”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感受,请课程导师将图文发给我们。文字600字,图片文件不小于1M。


     我和课程同生长基于问题的课程改革,借助研究的课程建设,团队合作的课程实施……在学校里,总有一些人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引领课程改革的行动,他们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获得进步,他们主导的课程在建设与改进中不断发展。于是,他们实现了与课程的共同生长。这样的“生长”故事正是我们需要的——围绕课程的创建与发展故事,解读一项校本课程是如何建设完善的,彰显课程的本土化、人本观,体现课程建设者的研究性、成长态。每篇3500字左右,可配发1200字左右专家观察笔记。

 

     【研学旅行】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学习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从孔子周游列国的游学精神,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再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无不体现着哲学思想,渗透着中国智慧。新时代研学旅行的倡导,再次彰显“研”“行”一致的现实意义、知行合一的教育价值。

 然而,国家层面的倡导和“意见”,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其课程如何规划?基层区域和学校怎样突破现实困境,形成研学旅行的课程常态?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又有怎样的创新实践和课程智慧?本栏目聚焦研学旅行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强调学游兼得、育人为先。无论是学校、区域,还是相关研究和组织机构,有优秀的课程成果,生动的研学案例,深度的研学研究,积极的研学观察,均可推荐给我们。


     投稿邮箱:zgjsbkgyj@vip.163.com   121339364@qq.com

     联系人:韩老师    联系电话:010-82296730    18611016801(同微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