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印象·朱丽华:因为喜欢 所以坚守
(2014-01-07 22:17:12)
标签:
朱丽华坚守幼儿园混龄生态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园长印象
因为喜欢 所以坚守
本报记者
见到朱丽华园长,是在她的办公室。
那天,她着一袭红裙,画一抹淡妆,烫过的披肩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简单而不失雅致。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娓娓讲述她与幼儿教育、与文化新村幼儿园的不解情缘。
她说,1987年她幼师一毕业就进入幼儿园,一干就是27年。27年里,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乡镇幼儿园、待遇优厚的机关幼儿园,还是在现如今这个自己一手创建、不断壮大的文华新村幼儿园,她都全情投入,全力付出。在她看来,生活如同一本书,你只有翻阅了,才知道它的精彩;工作也是一样,你只有投入了,才懂得它的价值。
她说,前12年的幼教经历,带给她的是教学技术的日臻娴熟、教研自信的逐渐确立和初步的管理方法。直到1998年亲手创办文华新村幼儿园,她在迎来自己事业“第二春”的同时,也开始了她自己的“二次创业”。
从幼儿园建筑风格的确立,到在既定土地上,追求建筑的美的同时又考虑幼儿的需;从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又确保工程质量,到墙上涂什么颜色,地上铺什么砖……或大或小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她来确定和解答。
那段时间,她吃住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搬砖拉土、移花种草,虽然又脏又累,但她却很异常兴奋,她期待自己一手建起来的乐园能尽快迎来它的小主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谁曾想,新建的幼儿园首次招生遭遇“寒冬”——只有6个孩子!一个崭新的幼儿园,一群朝气蓬勃、蓄势待发的年轻教师,迎接的竟然只有6个孩子!这让还沉浸在建园喜悦中的朱丽华,情绪跌到了谷底。
为什么?怎么办?她和老师们连夜开会,分析原因,商讨对策。找到原因后,她又和同事们迅速投入“战斗”,印制精美的招生简章,在街道上分发、在小区里宣传、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宣传理念,推介特色……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坚定前行的精神,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社会。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种认可,伴随着她和文幼人一步一个脚印,大踏步地走到了今天。
“社会认可你,绝不仅仅只是你的精神,精神只能感动别人。只有拿出真本事,大家才会真买你的账。”她微笑着说。
于是,朱丽华在自己开创的教育领地上,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验。
她开展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自主开发了生态式课程,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她编制完善了溜冰、象棋、儿童画、剪纸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方案,调动了幼儿的潜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她提出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有力地提升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研讨的质量;她加强美术活动的品牌建设,创办体验式数学活动,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数学活动的主线……
她感叹,探索的过程非常艰难,毕竟有的是在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但在她和她带领的团队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获得了认可。
因为喜欢,所以坚守。她和她的团队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奋斗与坚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听着她如数家珍的讲述,看着她神色飞扬的表情,我似乎也和她一起,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采访接近尾声,她带着我,走出办公室,走进校园,去看她和师生一起精心布置的校园文化,去看她当年亲手种下、如今已郁郁葱葱的香樟树;走进走廊、楼梯、阳台,去看孩子们挂在走廊、楼梯墙壁上的“大作”、种在阳台花盆里的各色植物;走进教室,去看老师们精心布置的墙面,欣赏师生和谐相处的“美景”……
她说,现在隔几天她就要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幼儿园和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但她一点负累感都没有,因为文化新村幼儿园就像她的孩子,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浓浓地交融在她的血液之中。
“我的梦想,是办一所真正能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态的幼儿园!” 谈起梦想,朱丽华抬头看了看天,湛蓝的天空中,几只小鸟在自由地飞翔……那时候,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副生态美景,在那里,有鸟语花香、草木葱茏,有师幼平等相处、积极互动,有孩子快乐游戏、精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