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13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关注:阳城:打通“关节”推课改

(2013-06-10 18:08:35)
标签:

阳城

关节

课改

高效

教育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近年来,山西省阳城县坚持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主抓手,在建设区域“生动课堂”的进程中,通过师生、学科、区域之间的“三个打通”,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设计学习流程、降低学业负担、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走出了一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和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之路。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改品质,成为山西省阳城县教育人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以及国内一线课改专家经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为阳城课改开出了“有效打通、深度融合”的处方,指出应“立足课堂抓教学,跳出课堂抓改革”,着力实现师生、学科和区域之间的“三个打通”。而这“三个打通”不仅是理论层面上的说教,更体现在学校实践操作上。

 

用打通的理念整合学习过程

稚气的吆喝、琳琅满目的商品、精明认真的砍价、或匆忙或悠闲的小顾客,好一个热火朝天的“赶集”。校园里怎能“赶集”?这与课改有什么联系呢?

“赶集”的集市是阳城县南关小学,地处繁华商贸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为经商人员子女,每天对于商品交易耳濡目染。但是催生“赶集”的,却缘于一次偶然。那天,校长李爱云接连参加了综合实践、语文、数学、品德等教研组的研讨,综合实践组教师准备进行南关地区商业贸易调查与实践,语文组教师准备让学生写一篇生活经历类作文,数学组教师正在为学生的小数加减法出错发愁,品德组教师正在苦苦寻找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事例。显然,这4个学科的任务都将落到学生身上,能不能整合学科之间的不同目标要求?能不能把这些任务由简单机械的完成,变为生动的体验?

带着这样的困惑,李爱云和同事们一面请教专家,一面苦苦探索:从教师角度看,学科不同、要求各异,从学生角度看,却是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如果立足学生成长设计一项综合活动,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经过论证、筹备,南关小学借助社区和家长的力量,成功开办了“红领巾跳蚤市场”。

经过近1年的努力,“红领巾跳蚤市场”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越办越红火,不仅成为学校每个月的盛事,还吸引了很多家长和附近居民前来参加。“我们努力寻找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点,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寻找学科之间的衔接点,每次活动各科教师都会赋予活动新的内涵,这也是避免综合活动昙花一现、低水平重复的重要原因。”四年级教师赵晋玲说。

南关小学的“赶集”,虽然缘起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因为南关小学遇到的问题,也是困扰很多课改学校的问题;南关小学的“破茧”,也是阳城课改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用打通的方式建立高效教学秩序

演礼中学是实施课改较早、成效较好的一所农村中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求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用和学生平行的视线,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兴趣,用打通的理念建立师生关系新秩序”,这是校长贺岩红经常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演礼中学把研究学情、钻研教材列为教研的首要任务,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等牵头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特点和兴趣特长,由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等牵头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达成目标和方法途径。有效的研究使教师找准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区、最近生成点,找准了最佳的方式路径,使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变为现实。

演礼中学把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将学习前置,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要求,一课一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和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竞技场,重点展“错”、展生成、展过程;把反思作为学生学习的加速器,对课堂参与、展示和生成进行总结,对知识点、易错点和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梳理,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后遗症”。2011年,在山西省晋城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观摩会上,200多位校长观摩了演礼中学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予以高度评价。

 

用打通的路径实现生命最大增值

北留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原来是北留职业高中的实训基地,也承担着附近一些工厂职工的培训任务,但是1年中有很多时间处于空闲状态。经过北留联校的设计,把这个基地连同附近的皇城农业生态园、金象化工等组合“打包”,创建了综合实践基地“群”,每年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到基地开展2-3次的综合实践活动。阳城三小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毗邻,他们利用区位优势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整合,在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施、场地、师资等方面优势的同时,使学校各项活动质量大大提高。横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山区学校,学校统筹安排小学初中的各项活动,不仅提高了活动效率,而且在学段衔接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随着“打通”意识的增强和实践的探索,在实验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共上一节课经常上演;在芹池中学,物理、化学同组实验并不少见;在阳城二中,语文、历史、政治3科教师经常同台讲座……如今的阳城,综合实践与科技节、音美活动与艺术节、阳光体育与运动会等都已经有了不可割裂的联系。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打通、不同学段之间活动的打通,以及不同类型活动之间的打通,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减轻了师生负担,而且促进了学科融合,提升了活动效益。

“打通”,不是对每个学生求全责备,而是整合活动、优化学习流程,力求取得1+1>2的效果,实现每个生命最大限度的增值。“打通”给阳城带来的,不仅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升,还有学生成才成长“不拘一格、万马奔腾”的生动景象,以及教师成就感、幸福感的不断提升。课改10年,阳城高考实现了“十连增”。“‘打通’不是目的,只是弥合课程设计的缺憾,纠正传统教学的偏差,做到教学活动无缝对接学生成长,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阳城县教育局局长范学斌的目标,就是把“打通”作为主要路径,不断提升“生动课堂”品质,探索出一条深度推进课改的新路径。

(特约通讯员 元曙军 郭向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