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教育创新—2012年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示(三)
(2013-06-08 00:36:55)
标签:
区域课改创新成果评选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陕西西安:“大学区管理制”提速教育优质发展
改革背景
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壮大?热点学校“择校热”怎样缓解?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这是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改革推动发展,提升品质?从2011年下半年,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带领团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4项改革举措,其中,从2012年春季开始在全市推行的“大学区管理制”成为改革亮点。
创新成果
“大学区管理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九统一”,即:“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主要依靠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3种模式,实施优质带动、捆绑式发展。同时,从经费投入、师资建设、信息网络共享、评价考核以及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强保障,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这项改革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计划用2-3年的时间,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合作共生机制为手段,强化示范引领、输出办学理念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在减小校际差距的同时,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努力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均衡。
2012年2月开始,西安市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个区开始“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目前,4个试点区的283所中小学已组建起72个大学区,各学校共同设立研究课题932项,进行学术教科研活动1278次,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27810人,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516人,短期交流教师1380人,共享教育教学设施423项,惠及学生6.2万余人。
经过1年的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扩大,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体制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广大师生逐步实现了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2013年,此项改革在西安市全面实施,同时,陕西省教育厅也将在陕西全省推广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参照西安市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启动实施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实验。
此项改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其中,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光明日报》等媒体先后作了深入报道。在2012年9月7日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西安市教育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经验。
辽宁铁岭:“三公开”让课堂真正开放
改革背景
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如果说,课改前期更多地需要教师隐退、放手,那么,随着改革的深度推进,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成了落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辽宁省铁岭市为了避免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过于封闭、空洞、肤浅的问题,突破学校教学内涵发展的瓶颈,在实践中开展“三公开”活动,以公开为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创新成果
“三公开”活动是一项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研训部门督导执行、基层学校具体操作、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系统、全社会开放的全新的教学活动,具体包括“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东元介绍说:“‘三公开’是以实践中的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背景,以研究为基础,以互动为机制的教师间互相观课、研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融教师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为一体的工作方式。”
“三公开”的阵地是课堂,手段是校本研修,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对外开放。通过“三公开”,铁岭市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提高质量。
“三公开”活动为铁岭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绿色的学习空间,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开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形成了区区有特色,校校有亮点的崭新格局。
开原市教育局在活动中确立了“四课四听两评”的基本运作模式;昌图县则采取了以网络教研为依托,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评价为手段,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将“三公开”活动与课程改革推进充分结合。
铁岭市高级中学校长范长华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校每学期安排各种展示课800多节,人均2节以上,平均每节听课教师5人以上。”
为保障“三公开”搭建的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铁岭市建立了求大同存小异的市、县、校三级“三公开”活动管理机制和研究体系;积极转变活动中教研工作的策略,由“点”到“面”、由“浮”到“沉”、由“浅”到“深”、由“导”到“原”;逐步建立活动的评价机制,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两年的实践证明,“三公开”活动,开放的不仅仅是一节节课、一个个人,也是铁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更是铁岭教育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记者 韩世文 孙和保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