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学”—《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系列策划
(2013-05-28 23:08:14)
标签:
教育学局长行动课改区域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我们的“教育学”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系列策划
教育“局长学”(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1.如何定位“教育局长”这个角色?
2.在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教育局长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教育局长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3.一个好局长,成就一方好教育。那么,什么样的局长才是好局长?好局长有哪些共性?这样的局长如何“炼成”?
4.有人提出,如同教师、校长的专业化一样,教育局长也应专业化。您认为,教育局长需不需要专业化发展?局长的专业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局长专业化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5.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您理想中的区域教育生态是什么样的?在您的任期内,您准备把本区域的教育带向何处?
教育“关系学”(解决有哪些,应然状态,实然状态,未来走向)
1.基础教育领域存在哪些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政校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2.厘清关系概念:师生(家校、政校……)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3.认清关系现状:本区域师生(家校、政校……)关系的状态如何?
4.创设发展环境:改善师生(家校、政校……)关系的手段、方法、途径?
5.回归教育原点:您如何将区域内师生(家校、政校……)关系带到“理想的彼岸”?
教育“科研学”(解决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引领与发展问题)
1.当前的教科研队伍,实际工作中承担着哪些角色和任务?
2.教科研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3.如何根据本区域实际,建设一支有科学精神、研究作风、实战经验的教科研队伍?
4.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如何科学规划本区域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5.如何通过教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本区域教育教学发展?
6.小课题研究、微科研工作,是目前区域教育中最主要的教科研手段。您认为,您所在区域教科研部门在这两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如何才能通过教科研部门的激发,调动起区域教师的教科研热情?
教育“评价学”(解决为何评价,如何评价,评价什么)
1.教育评价,要解决什么问题?
2.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如何构建?
3.教育评价,到底应评价什么?
4.如何构建适合区情的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5.就您所在区域而言,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
局长“经济学”(解决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效用最大化?如何巧用、活用各项教育经费,真正促进教师发展、教育发展)
1.教育局长手里都有哪些“账”?(政策账、经费账、管理账、可持续发展账)除了实际的“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是否也能算在经济账里面?(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2.如何通过盘活手里的这些“账”来盘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
3.巧算账、会算账,才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益发挥的最优化。您在具体的管理中,是如何“算账”的?
4.您认为,目前教育局长的“经济权限”符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吗?实践中,有哪些困扰局长“经济权限”发挥的问题或现象?应如何解决?
学校“生态学” (解决对学校教育“生态”的认知,对生态环境的营建,对和谐教育生态中人的发展的认识)
1.健康的学校“教育生态”应该关注到哪些方面(包括课堂文化、师生成长状态等)?
2.如何有效引领、科学营建一个健康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
3如何通过师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和谐生态的营建?
4.如何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5.如果说好学校是一方池塘,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您是如何推动本区域学校的生态建设的?
校长“成功学”(好校长什么样儿、他未必是有名的,但他的成功一定是要有因可循、有迹可仿的)
1.如何科学选拔、任用校长?
2.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激励手段、教育思想、发展路径,将校长引向“成功”?
3.如何评价一个校长的“成功”?
4.一个“成功”的校长和一个“成名”的校长,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
5.您所在区域,为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哪些路径和支持?
教师“成长学”(解决教师成长的动力、策略、方法、路径)
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推动教师成长?
2.除了培训等外力推动,还有那些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3.从新教师到“名、优、特”教师,需要经历怎样的成长?
4.区域内如何建立良性机制,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与动力,让他们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
5.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成长模式如何建构?
6.如何评价教师的成长?
学生“成才学”(解决什么是以学生为本、如何以学生为本、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1.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定义“成才”?
2.通过哪些教育手段,推动学生“成才”?
3.发展学生必须“还权”学生,当下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如何构建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5.在学生的短期成功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寻求平衡?
区域课改“行动学”(解决区域课改的动力培植、行动策略、方法路径)
1. 如何唤醒教师的课改意识、点燃课改热情、培植课改动力?
2.当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成为时代主题时,区域课改面临哪些难题?您所在区域的课改目前处于什么状态,选择了什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3.区域课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起着关键作用。您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如何看待课改的区域整体推进,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策略?
4.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区域课改的质量与水平。如何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5.如何以课改为抓手,推动区域教育的综合改革进程,进而实现区域教育的现代化?
投稿邮箱:zgjsbqyjy@vip.163.com
联 系 人:韩世文 010-82296730 13810578534
郑骊君 010-82296744 186012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