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召开
(2013-04-30 19:05:15)
标签:
媒体新课改昌平论坛中国教师报第三代课改教育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新课改推进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正迎来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在此期间,全国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课改学校,也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课改经验。
十年来,逐步走向深水区的课改取得了哪些最前沿的成果?4月27日-28日,由中国教师报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召开。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育部(微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李曜升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名代表共同参会。
这次以“发现第三代课改”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旨在进一步廓清课改路径,为进入深水区的课改提供转型的新思维、新经验。作为会议的最大特色之一,4月28日,呼应第三代课改的11种全新课型集体亮相,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李曜升在讲话中指出,没有落后的教育,只有滞后的改革;课改可能有风险,但不课改则会有危险。当前,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活跃期,我们应该高瞻远瞩,看到中国教育改革对于国家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更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抓住改革的时机,使新课改的进程进一步深化。
多年来,《中国教师报》一直致力于发现课改典型,传播课改文化,推进课改进程。从2006年发现杜郎口经验,到2010年发布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成为全国高效课堂的策源地,再到2012年区域课改十大样本发布,直至今天课改继续升级,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重建走向教室重建,进而向第三代课改进发。
第三代课改是由中国教师报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人们认知和观念的差异,在实践领域,课改在不同阶段呈现了不同的特征,依据这些不同特征,分为课改的三个阶段。第一代课改是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改变的是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的是教与学关系。第三代课改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生活内容和方式,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呈现在实践领域就是,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
作为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北京市昌平区教委近年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均衡,通过区教委统一组织的联片教研与学校之间自发形成的校际联盟相互呼应,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态势,拉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均衡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以“三生高效课堂”为特色的长陵学校等一批优秀课改学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集体参观长陵学校校园文化与课堂实况,对昌平区域课改成果进行观摩。
本次大会还同时举行了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学院揭牌仪式。2011年中国教师报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建立编辑记者实践基地,2013年中国教师报依托这一基地升级为教师成长学院,学院秉承“让思想成长,让信仰起航”的理念,通过为教师成长提供美好课程,唤醒职业信念,传播课改文化,培养种子教师。未来学院将开展系列公益培训活动,通过理念引领、思维启发、技术指导等途径推进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致力于“为教育改革蓄势,为教师成长蓄力”。
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举行
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吴晶、王茜)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逐步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新课程改革推进十多年来,新思维、新变化正在悄悄改变校园教学生态。
27日至28日,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召开的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0余名代表通过观摩课程,分享着新课改的前沿成果和成功经验。
本次会议的主办者之一、《中国教师报》在会上介绍了“第三代课改”的新理念。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梳理分析近年来新课改的发展,《中国教师报》提出,新课改在第一阶段是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教学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第二阶段是实现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三阶段的课改将力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并享受教学资源。
据了解,近年来,在教育部及相关专家指导下,《中国教师报》已成为发现课改典型、传播课改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推手,陆续推出了“杜郎口经验”、“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等备受好评的课改案例。依托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的课改实践经验,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学院已于近日宣告成立,今后将开展公益培训,为教师提供思维启发、技术指导等课改内容的服务。
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举办
中国教育报 张东 2013-04-29
由中国教师报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27至28日在北京举办。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李曜升出席会议。
研讨会上,中国教师报提出“第三代课改”的全新概念,将课程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是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改变的是课堂结构;第二代则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的是教与学关系;“第三代课改”更加强调生活内容和方式,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
与此同时,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学院揭牌成立。中国教师报将依托这一基地,为教师成长提供美好课程,唤醒职业信念,传播课改文化。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名教育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会。
助推第三代课改最大化教育资源
2013-04-29
近日,由中国教师报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第三代课改研讨会,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召开。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李曜升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以“发现第三代课改”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旨在进一步廓清课改路径,为进入深水区的课改提供转型的新思维、新经验。第三代课改在一二代教改基础上,更加强调生活内容和方式,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呈现在实践领域就是,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作为会议的最大特色之一,第三代课改的11种全新课型集体亮相,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本次大会还同时举行了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学院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