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课改又掀高潮?(新课堂日记33)

标签:
转载 |
周四到蓬安参加了“课改中国行走进蓬安暨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本来点名校长参加的,但“为了便于工作安排”,虽然身体不适,还是被推到了蓬安。有机会学习是好事,尤其是走出去看看别的学校、老师在课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但我一直以为,学校推动课改的决定力量来自校长。校长的认识,校长的理念,校长的决心,决定着课改的成功与失败。无论你说多么重要、紧迫,校长不动,或者认为这就是一般的事务,做与不做无伤大碍,推进课改肯定会成为空话。我校的课改从当初的轰轰烈烈、稳步推进走到今天的半死不活的尴尬境地,个中原因实难理解。做事的人最难,不做吧,“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履职,不尽责;主动做吧,哪怕就是凭良心干点正事,尤其是用心去做,现在总会迎来异样的目光,似乎在问:“你想干啥?”。做教育这样的良心活,看来还缺不了义无反顾的勇气。我还以为,这些时候尽可能多让老师们出去感受感受外面的“风景”,让大家去亲身体会、去对比别人在干什么,我们在干什么,其对工作推进的作用,远远大过若干的空谈会议。这样的观点难以达成共识,或许还有其他的“考量”?
既然去了,就得学回点儿有用的东西。
因为是会议,总少不了领导致辞、代表发言等程序性的东西。说实话,对“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我一点不感兴趣。很多领导尽管“站得高看得远”,但听着大家一字不漏地读着稿子上的“高度重视”、开会多少次发表文章多少篇派出教师多少人学习之类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接近老师学生,实地感受课改,用心思考课改,这才应是活动的主题。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汪兴益校长的“专家讲坛”——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激情飞扬,把他对新课堂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演讲还主要停留在观念的改变上,操作层面的介绍有些欠缺。这对我这样带着疑惑带着问题来的课改学习者而言,多少有些遗憾。
对蓬安的课改,我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4月领队参加“‘教育发现杯’全国高效课堂(成都)课博会”时就有所耳闻。那次课博会,整个南充,只有蓬安以共同体成员身份以县组队参加,并派出了教师代表参加献课,尽享殊荣。蓬安的课改,又以河舒中学最为著名,启动早,力度大,效果好,远近很多学校慕名前去参观学习。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听到这所学校的名字,却不因课改。走进河舒,也是我早有的心愿。
这是一所朴素的学校。除了办公楼两边学生的笑脸、老师的足迹两幅主题宣传画,学校看不出多少其他的装饰或者“教育主题设计”。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从校门的位置到里面的建筑布局甚至很不规则,但却能做到物尽其用。整个校园乃至周边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浮华的感觉,这也正合了这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地理定位。这又是一所生动的学校。他的生动不在外表的华丽,在于内在的灵动,在于每一间教室,在于每一个学生。楼梯,过道,处处可见师生活动留下的印记。教室里面别有洞天,那完全成了孩子们自由成长的乐园:班级名片、班级命名各具特色又整齐美观;班级文化紧紧围绕高效课堂又全面涵盖学生成长;课桌虽然有些陈旧,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信、自然让一切充满了生机;所有的课堂都在学科班长的组织下有序推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不再是权威,更多表现为一种教育资源。
课堂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第一节课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的课堂。各班一下涌进了不少的参观者,众目睽睽下师生做着自己的事情: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评价质疑,或者综合课程的演讲与辩论。所有课堂表现出的坦然与冷静,没有长时间的课堂常规训练,没有经常性的课堂开放,师生是难以做到的。尽管要完成这次较高规格的现场接待,学校、班级免不了要做不少面上的事情,在课程安排、教学设计上也能够明显感受得到,但绝对少有“作秀”的感觉。
整体感受了河舒中学的课改氛围后,第二节我来到了八年级三班,打算完整听一节英语课。课间休息时我便来到教室,一位女生已经在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第30页的单词和短语;2、学会自我评价;3、学会写成绩报告单并把成绩转告他人。”这应该是班里的英语学习班长。果然,上课后她成了课堂的主持者。这是一堂对外开放的常态课,袁老师把课堂设计成了三个单元:教读单词,听写,评价;学习课文;练习、展示与评价。与传统课堂比较,这样的设计没什么新意,但这些除了教读单词与课文,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课文讲解环节,一生读原文,一生翻译,一生从中摘录出重要知识点并板书讲解,完全取代了老师的位置,这时的袁老师成了听众。讲解的任务由A层学生承担,其他任务各小组争取。练习展示与评价环节,分工明确,展示什么,由谁展示,谁来评价,通过白板展示出来,一目了然。尤其是评价环节,评价中有讲解,不但讲清了答案是什么,更讲清了为什么是这样。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主和合作体现充分,新课堂的魅力值得回味。作为一节常态课,袁老师没有过度地去打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有两处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用力:一是对C层生的关注度问题,展示评价单元基本没有他们的事干。这是课改中的难题,不好解决,解决好了,将是课改更大的成功。二是重要知识点的把握。讲解任务由学生完成后,如何归纳和拓展提升,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老师的介入必不可少,新课堂绝不仅仅是把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教,如何解决值得思考。
课堂能说明一切。河舒中学的课堂说明,这是一所真心做教育的学校,这有一群用心做课改的人。接下来的课间活动更加印证了想法。以前的观摩中见到的大课间活动,更多的是如何体现出场面的宏大、形式的多样、气氛的热闹,但真正达到课间锻炼目的的不多,简言之,形式的多,实质的少。河舒本次的课间活动,前面的英语朗读、后面的自由活动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倒是课间操与跑步这两项最普通的活动让人震撼。课间操完成质量很高,从出场列队到完成整套动作,让人感觉这是一所具有较高教育素养的学校。接下来的分班集体跑操,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高呼着“一二三四”,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快不慢,整齐前行,跑过的路程应该不少于1000米。站在三楼的阳台上,一个个方阵从眼下经过,从始至终,队形不变。估计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们应该出汗了。反观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大课间活动,除了热闹,有几个达到了锻炼的效果?做真教育的人他们更知道该干什么。
对比中感受到了差距,不小的差距。
向蓬安的教育人致敬!向河舒中学致敬!
![[转载]课改又掀高潮?(新课堂日记33) [转载]课改又掀高潮?(新课堂日记3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走课时随意拍到的一间教室)
(这就是八年级三班的英语课堂)
![[转载]课改又掀高潮?(新课堂日记33) [转载]课改又掀高潮?(新课堂日记3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课间操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