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报庆十年特刊封面致读者语
(2013-02-22 11:19:01)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十年•立场
一张报纸的10年,不足以说明什么。
但是,当她的10年与课改紧密相关的时候,这10年则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10年前,课改在中国大地刚刚起步,理想与现实交织,困惑与期待交锋,中国教师报就诞生于这个思想与行动都在转型的课改年代。因此,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教师报走过的10年,就是基础教育课改的10年。
10年,这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一直在“谋变”——调整定位,优化版面,变化内容,改变行走方式。变,成了这份报纸最大的特点,在不断求变的旅程中,旨在与读者一起寻求恒久不变的教育共识。
10年,从最初的“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办刊理念,到“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的宣言,再到“现代教育的倡导者、现代课堂的引领者”的树帜,中国教师报一路领跑,开教育媒体新风。这里已不仅是一线教师的精神家园,不仅是前沿教育思想的集散地,更是全国高效课堂改革的策源地。
10年,她敢为人先且旗帜鲜明地标榜了自己的立场,提出了媒体自己的教育主张,践行媒体自身的价值观——媒体不只是满足需求,更要引领需求;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更要能够躬身实践,参与建设;媒体要呈现的不止是教育思想力,还应有系统的课改方法论。
10年,我们的发行量从5万、10万、23万,再到今天的45万。一路走来,付出努力的不止是操办这份报纸的20多位编辑、记者,更重要的是,有45万读者的相伴相随。我们一直在努力。这种力量无疑来自读者,来自躬身践行“为了更好的教育”的一线教育实践者。
课改,是一段旅程,我们可以选择起点,却很难抵达终点。如果说有终点的话,那个终点一定是人本身,而课改的终极目的无疑就是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人,都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我们的立场,也是教育的立场。
因此,在本报创刊10周年之际,让我们与读者一起,以课改为线索,共同检索生长在基层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生动课改故事。如果您能从中读出了课改的勇气、希望和信心,那么,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10年,感谢有你!
让我们共同坚守“教育情怀,人本立场,行动精神,文化关怀”,与读者一起走好下一个10年。
本报编辑部